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瑞墨斋米书

瑞墨斋米书

二卷。帖尾有“瑞墨斋书”四字。其卷一为葛枚端和宠千依许本重刻,皆为米氏所作诗词;卷二为米氏于宋元丰壬辰重九之际戏作二诗。其中卷一为真迹;卷二为赝本。葛氏重刻本后有壬寅(万历三十年即1603年)申鼎铉跋,记述了葛枚端和庞千之重刻经过,并给予了较高评价,称赞其“字字骞翥,笔笔奔逸”。该刻帖虽为木板,但于米书之丰采神骨,曲尽其妙,令人称快。后者不具刻者姓名,虽字之大小与申跋本并无差异,而其中乖误之处却很多,且笔势软弱,无气无骨。如是之二卷鱼目混珠,真假混杂、共存一帖之内,可知明代伪书假帖之盛。有清鄄城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朱邦宪集

    十卷。明朱察卿(约1561年前后在世)撰。朱察卿,字邦宪。上海人,生卒年不详。福州知府朱豹之子。据王兆云《词林人物考》,可知朱姓为上海著姓,世传经学。邦宪自晳飘髯,善谈笑,而特好饮。其性格任侠豪迈。隆

  • 大学古本

    ① 一卷。大学述 一卷。大学述问 一卷。明许孚远撰。孚远字孟中,号敬庵,明德清(今浙江德清)人。嘉靖进士,官至兵部左侍郎,有《敬和堂集》。是书首有自序。其说殆近于禅悟,故其释“致知格物”,谓知即明德之

  • 虚斋先生遗集

    十卷。明祝萃(约1497前后在世)撰。祝萃,字惟贞,海宁(今浙江海宁县)人,(生卒年不详)。明成化二十年(1484)进士,授刑部主事,改工部,进员外郎。正德时历官广东左布政使。著有《虚斋先生遗集》。是

  • 后汉书注又补

    一卷。清沈铭彝撰。沈铭彝,浙江嘉兴人,生平及官职不详。《后汉书注又补》是为了补惠楝的《后汉书补注》而作的,因此名为“又补”。卷首有他在道光十三年(1833)自序。序中说“垂老残年,无可遣日,翻阅惠氏补

  • 徐子

    一卷。周徐氏撰,清马国翰辑。徐氏佚名,宋外黄(今河南杞县东)人。一说为孟子弟子。今考《汉书》人表,徐子在孟子之前,且百战百胜之术,当时孟子见梁惠王谓东败于齐长子死焉之事,则非孟子弟子明矣。《汉书·艺文

  • 原道

    博爱之谓仁,行而宜之之谓义,由是而之焉之谓道,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。仁与义为定名,道与德为虚位。故道有君子小人,而德有凶有吉。老子之小仁义,非毁之也,其见者小也。坐井而观天,曰天小者,非天小也。彼以煦

  • 曲阜县志

    六卷。清孔弘毅原本,孔胤淳续修。孔胤淳,康熙初年由廪生任曲阜知县。按曲阜志,创修于明嘉靖中藩僚孔弘干,再修于万历二十一年(1593)孔弘复,弘复由廪生袭曲阜令,三修于崇祯八年(1635)孔弘毅,此志为

  • 澹友轩集

    十六卷。清薛所蕴(1600-1667)撰。薛所蕴,字行屋,号行坞;又字子展,又号桴庵。孟县(今属河南)人。明崇祯元年(1628)进士,官至国子监司业等,后降李自成。入清,官至礼部左侍郎,后受御史高尔俨

  • 盐源县志

    十二卷首一卷,清辜培源、欧阳衔修,曹永贤等纂。欧阳衔,安福人,进士,曾任盐源县知县。《盐源县志》光绪二十年(1894)刻本。共十二卷,分为:卷一,天文。卷二,建置、沿革、舆地、山川。以下二十三门均未列

  • 天步真原

    一卷。清薛凤祚(?一1680)译。薛凤祚字仪甫,淄川(今山东淄博)人。著有《圣学心传》、《两河清汇》、《历学会通》等。薛氏初从魏文魁习天文,主持旧学,后会穆尼阁,始改从西学。于南京协助穆尼阁编译,掌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