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留青日札

留青日札

三十九卷。明田艺蘅(生卒年不详)撰。田艺蘅,字子艺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以贡举为应天教授。曾率兵抗击倭寇。田艺蘅博文强记,熟悉明代掌故,喜欢游历,足迹几半天下。他兴趣广泛,涉猎颇广。传世之作主要有《大明同文集》、《留青日札》、《玉笑零音》、《易图》等。《留青日札》,现存三十九卷,是一部杂记明代社会风俗、艺林掌故的书。内容包罗广泛,足以考掌故,观风俗,有较高的史料价值。如卷一“三京三都三天”一条,记明代建都经过甚详;卷四记查抄刘瑾、钱宁、江彬、严嵩等人家产,备列细目;叙严嵩义子鄢懋卿贪赃枉法的罪恶以及明初富翁沈万三事,亦俱载始末,都是有关朝政的史料。卷二“刺纸”一条,记嘉靖以来官吏在过年节时馈送礼品,以销金大红纸为礼书,并指出这样奢侈暴殄,无异于吸民骨髓、膏血;卷一“风变”一条记隆庆二年由于有选绣女的讹言,造成民间恐慌,混乱的情况,尤为具体,相当深刻地表现了这种虐政的祸害和人民抗拒情绪的强烈。此外如卷一记杭州赌博之盛行,卷二记徽州等处“弄新妇”之风,为研究明代社会风貌提供了参考资料。尤其可贵的是,出身于富庶乡宦之家的田艺蘅对穷苦农民的境况亦很留心,如他如实地记录下了农民“饥荒之年,甚至于掘草根、剥树皮以度朝夕”,甚至有“取饭锅米汤以炒菜,名曰米油,其穷甚矣”的记录,进一步揭露阶级对立的尖锐。另外其卷三“社夥”一条,已为研究戏剧史者所恒用。卷二十一“祝英台”条,是关于梁祝故事演变之迹的较早记载。原只有明刻本,十册,现藏于北京图书馆。书内有刘绍恤序(作于万历元年即1573年),蒋灼序,庞嵩等书。现有中华书局排印本。另有《留青日札摘抄》四卷,收在《纪录汇编》中。1985年,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《留青日札》全三册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周易集注

    十六卷。明来知德(生卒年不详)撰。知德字矣鲜,梁山(今四川梁平)人。嘉靖三十一年(1552)举人。事迹见《明史·儒林传》。知德自乡举之后,即移居万县深山中,精思易理,历二十九年而成是书。其立说专取《系

  • 芦川词

    一卷。宋张元干(1091-1170?)撰。张元干生平详见《芦川归来集》辞目。《宋史·艺六志》载其词为二卷。陈振孙《书录解题》则作一卷。是集为毛晋汲古阁刊本,亦为一卷,收词一百八十七首。有毛晋跋。绍兴八

  • 汉书艺文志考证

    十卷。宋王应麟撰。王应麟(1223-1296),字伯厚,号深宁居士,祖辈世居浚仪(今河南开封),后迁至庆元(今浙江宁波),著名目录学家。自幼天资聪慧,九岁通六经,淳珰元年(1241)十九岁中进士,官至

  • 玉井山馆笔记

    一卷。清许宗衡(1811-1869)撰。许宗衡字海秋,江苏上元(今江苏南京市)人。咸丰进士,官至起居注主事。著有《玉井山馆文略》。《玉井山馆笔记》是一部杂考之作,撰述内容有诗文、古乐、医术、茶饮等杂事

  • 周易系辞明氏注

    一卷。辑佚书,南齐明僧绍撰,清马国翰辑,载于《玉函山房辑佚书》中。明僧绍字承烈,平原(今山东平原县)人,宋元嘉中辟镇北府功曹,不就,隐于崂山,聚徒立学。齐高帝时为太傅,辟记室参军,不至;建元中征为正员

  • 说唐

    见《说唐演义全传》。

  • 算经

    一卷。佚名撰。敦煌卷子本,原藏敦煌千佛洞,现在巴黎国立图书馆,编目为敦煌《将来目录》第3349号。该卷算经于1899年5月25日为在洞道士王园箓(?一1931)因洞壁破坏从中发见。1907-1908年

  • 米氏祠堂帖

    四卷。清米澍(生卒年不详)辑。米澍,为宋米芾之二十世孙。米氏祠堂宋时初建,后毁于明代兵灾,清康熙癸酉(1693)时重建。后米澍重又增修时,当地郡守将所珍藏的先祖遗迹,都交给米澍,让他临刻并公诸于市,米

  • 芝坛史案

    五卷,清张鹏翼撰。张鹏翼,字蜚子,晚号警庵,连城(今福建连城县)人,贡生。出生于明末,在社会动荡不安中,他仍不废学业,锐志问学,自治严整,读《四书五经》,多有所获;其著作有《说略》、《理学入门》、《后

  • 南陵县志

    四十八卷,首一卷,末一卷,民国余谊密修,徐乃昌纂。余谊密,民国二年(1913)知南陵县事。徐乃昌,字积余,邑人,著有《安徽通志稿金石古物考》、《南陵建置沿革表》等。南陵,汉春谷县地。宋淳熙间,有《春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