盐政志
十卷。明朱廷立撰。廷立,字子礼,号两崖,通山(今属湖北省)人,嘉靖癸未进士,早年受学王守仁,督北畿学政时提倡正学,精于藻鉴,人称朱夫子。官至礼部右侍郎。著有《盐政志》、《马政志》、《家礼节要》、《两崖集》等。本书为其以河南道监察御史清理两淮盐政时所作,博考古今盐制,共分七门论述,即出产、建立、制度、制诏、疏议、盐官、禁令,每门下再分子目,共三百九十四个,制诏、疏仪门中每一篇皆立一目,不免繁杂。有明嘉靖八年刻本、两江总督采进本、清抄本。
十卷。明朱廷立撰。廷立,字子礼,号两崖,通山(今属湖北省)人,嘉靖癸未进士,早年受学王守仁,督北畿学政时提倡正学,精于藻鉴,人称朱夫子。官至礼部右侍郎。著有《盐政志》、《马政志》、《家礼节要》、《两崖集》等。本书为其以河南道监察御史清理两淮盐政时所作,博考古今盐制,共分七门论述,即出产、建立、制度、制诏、疏议、盐官、禁令,每门下再分子目,共三百九十四个,制诏、疏仪门中每一篇皆立一目,不免繁杂。有明嘉靖八年刻本、两江总督采进本、清抄本。
三卷。清吕星垣(约1795年前后在世)撰。吕星垣,字叔讷,江苏武进人。乾隆年间贡生,官新阳县训导。星垣工诗古文词,高雅简洁,自成一家。著有《白云草堂文集》、《白云草堂诗钞》。又工画,能作曲,乾隆六十年
无卷数。清申尔宣撰。申尔宣字伯言,河南人。此书是申尔宣本着他父亲申舒坦之意而撰成。其之所以叫“援古”,是因为想要“援古事以证易理”。大旨认为,程《传》引古释经的有六十余条,朱子《本义》引古释经的也有四
十二卷。明赵谦(1351-1395)撰。赵谦原名古则,后更名谦,字撝谦,余姚(今属浙江)人。明初修《洪武正韵》,应征入京,持议不协,出为中都国子监典簿。罢归,不久被荐为琼山县教谕。博究经子,尤精字学,
二卷。王国维(1877-1927)撰。此编为民国海宁人陈海乾所辑。上卷系彝器图谱题识之文,虽多应酬之作,然见识颇高。与《观堂集林》相比较,亦别具旨趣。如《周玉刀跋》实即《观堂集林陈实说齐侯二壶跋》,惟
十六卷。清张希京修,欧樾华、冯翼之纂。张希京,江西南丰人,举人,曲江知县,同治八年(1869)任,十三年(1874)复任。县志始于宋代苏思恭创修,而后至康熙间,先后四度复修。同治间知府额尔哲议修府志,
十五卷。清代释自融(1615-1691)撰。门人释性磊补辑。《南宋元明僧宝传》一书属于佛教僧传体书中的类传佛书,成书于清康熙三年(1664)。主要内容是记载南宋建炎元年(1127)到清顺治四年(164
见《区种图说》。
一卷。元朱申(生卒年不详)撰。朱申,详见《周礼句解》条。该书注释极其浅陋,如“子曰”释“孔子言曰”。当为乡塾课蒙之本,不足以说是“诂经”之书。卷首题《晦庵先生所定古文孝经句解》。而书中以今文章次标列其
二十卷,《附录》一卷。元柳贯(1270-1342)撰。柳贯,字道传。浦江(今属浙江)人。累官至翰林待制、兼国史院编修官。世称柳待制。其文章原本经术,精湛闳肆,与黄溍齐名。早年著而不存其稿,年四十始集为
七卷。清杭世骏(1695-1772)撰。杭世骏,字大宗,号董浦,浙江钱塘(今杭州市)人。长于史学及小学。乾隆初人,由举人召试博学鸿词,授翰林院编修,著有《续方言》、《道古堂集》刊十三经、二十四史。当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