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石遗室文集

石遗室文集

十二卷。《续集》一卷。《诗集》十卷。《补遗》一卷。《朱丝词》二卷。《诗续集》二卷。清陈衍(1856-1937)撰。陈衍字叔伊,号石遗。福建侯官(今福州)人。清光绪八年(1882)举人。曾入台湾巡抚刘铭传幕。光绪二十四年(1898)在京,作《戊戊变法榷议》十条,提倡维新。变法失败后,被湖广总督张之洞邀往武昌,任官报局总编纂。后任学部主事,京师大学堂教习。辛亥革命后,讲学于南北各大学。后寓居苏州,与章炳麟、金天翮共同倡办国学会,任无锡国专教授。能诗,所作《石遗室诗话》,是“同光体”诗派的主要评论著作。著有《石遗室诗集》《石遗室文集》,《元诗纪事》、《全闽诗录》、《八家四六文补注》、《石遗室诗话》、《石遗室丛书》,辑有《近代诗抄》等。此为文集十二卷,诗集三卷,补遗一卷本,为光绪乙巳(1905)刻本。但又有该刻本的另一种,则为诗集十卷、补遗一卷、朱丝词二卷、诗续集三卷。其自叙和前三卷与前完全一致。第四卷为丙午、第五卷为己酉、第六卷为壬子、为第七卷为乙卯、第八卷为戊午、第九卷为己未、第十卷为庚申。则为光绪三十二年(1902)至民国九年(1920)之作。朱丝词二卷,收词三十九首。续诗二卷,为壬戍至丁卯之作,即同治元年(1862)至民国十六年(1927)之作。有光绪三十一年(1905)刻本,民国间刻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四书异同商

    不分卷。清黄鹤撰。鹤字汉皋,湖南新化人。是书搜罗甚博,上自汉唐注疏,下至学海堂经解。此外经史子集,奥义新解,采获略备。其例有四:合经旨者,列于首条,次为存异,又次为存疑,再次为驳正。间出己见,别为按语

  • 郭东山文集

    七卷。《诗集》二卷。明郭文周(约1556前后在世)撰。郭文周,字景复,号东山,福建福安人,生卒年不详。嘉靖二十三年(1544)进士,历中书舍人,改官监察御史,巡按广东,擢顺天府丞。因忤严嵩致仕归。著有

  • 声学揭要

    一卷。美国赫士(1857-?)口译,山东高密朱葆琛笔述。赫士,美国北长老会教士,1882年来华,在山东传教。1896-1901年在登州教会学校任教;1901-1903年任山东省立高等学堂总教习。190

  • 周易本义辩正

    五卷。清惠栋(生平事迹见《周易述》条)撰。朱子作《周易本义》,依吕祖谦所定之古本。至明代作《周易大全》时,却取朱子卷次割裂附于程传,坊间受此影响,遂以程传为朱义之次第。惠氏故著此书以更正之。并采吕祖谦

  • 伤寒指掌

    十四卷。明皇甫中(生卒年不详)撰。中字云洲,仁和(今浙江杭州)人。三代业医,承其家学,博采众家之长,结合临床体会,撰成《明医指掌》。皇甫氏《伤寒指掌》原始《内经》,发明仲景立法之意,于诸家之说,颇推崇

  • 词余丛话

    三卷。清杨恩寿(约1862年前后在世)撰。杨恩寿字蓬海,湖南长沙人。有《麻滩驿》等传奇六种。《词余丛话》之卷一为“原律”,仅十几页,论述有关声律的常识。卷二为“原文”,摘录曲文,并对其进行品评,亦间作

  • 经济类编

    一百卷。明冯琦(1559-1604)撰。冯琦字琢庵,一字用韫。临朐(今属山东)人。万历年进士。曾官少詹事、左侍郎、至礼部尚书。为官勤恳,力抑营竞。帝欲用为相,未来得及便去世了,谥文敏。著有《北海集》,

  • 诗经主义

    四卷。明杨于庭(生卒年不详)撰。杨于庭字道行,一字冲所,全椒(今属安徽)人。万历进士,曾任兵部职方司郎中。工诗,著有《春秋质疑》、《杨道行集》等。该书不刊原文,只录诗题,先总述诗旨,再分章串讲,“有类

  • 分类字锦

    六十四卷。康熙六十一年官撰。清圣祖康熙皇帝御定。本书采集古籍中成语,裁为骈偶,分类编辑而成的。每类之中,以二字,三字,四字为顺序。每条之下,又详引原书。类书全用对句的形式,始于隋朝杜公瞻的《编珠》。但

  • 内科新说

    二卷。英国合信(详见《西医略论》)撰,江宁管茂材(生卒年不详)笔述。此书前有咸丰八年(1859)合信自序。此书上卷专论病理,共二十六篇,论及血、脏腑等,后附各病病症。下卷列载方剂药品,其中以中土所产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