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秦并六国平话

秦并六国平话

上中下三卷。别题《秦始皇传》。不知作者姓名,元人编刊。讲史话本小说,叙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天下至二世亡秦的历史故事。开头入话部分略述历代兴亡,从上古唐、虞、三代说起,次及春秋、战国,然后说到秦,又略述秦国兴衰大概,方入正传,与《五代史平话》中《梁史平话》极相似。正文卷上记秦王嬴政出身,秦灭韩攻赵。卷中记荆轲刺秦王,秦灭燕、魏、楚。卷下记秦灭齐一统天下,设郡县;遂封禅于泰山,修长城,筑阿房宫。入海求仙,焚书坑儒;张良博浪沙击秦皇。全书终于刘邦、项羽破秦。该书叙事,主要取材于《史记》、《战国策》等史书,加以节录剪裁,有些文字则直接移入,如“荆轲刺秦王”全引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,李斯《谏逐客书》也全文照录。语言则文白相间,不甚通俗,人物描写也不甚生动。但它以史实为主,注重历史情节线索,铺叙人物事件也繁简得当。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绝少神怪色彩,与《武王伐纣平话》、《七国春秋平话后集》弥漫一派仙风鬼气的风格大不同,如郑振铎云:“这是一部人的书而不是鬼怪的书。”(《插图本中国文学史》)这种依傍史书、演绎史文来写小说的笔法,是古代历史小说创作一种重要类型,开后世冯梦龙《新列国志》一类讲史小说的先河。有元至治年间建安虞氏刊《全相平话五种》本,藏日本内阁文库。据此影印的有仓石武四郎影印本、商务印书馆影印本、1956年文学古籍刊行社《全相平话五种》影印本。排印本有1955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,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重印本。另有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丁锡根点校的《宋元平话集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兵迹

    十二卷。清魏禧(1624-1681)撰。魏禧,字冰叔,江西宁都人。儿时不乐嬉戏,嗜古论史,年十一,补县学生。明亡后,与兄际瑞、弟礼躬耕自食,发奋读书,“三魏”之名遂遍海内,尤以魏禧才学特高,学者又称勺

  • 支遁文集

    二卷。东晋支遁(?-366)撰。支遁为东晋高僧、诗人。俗姓关,字道林,世称支公、林公,别称支硎,陈留(河南开封一带)人。一说为河东林虑(河南林县)人。家世信佛。支遁自幼天资过人,善谈名理,二十五岁出家

  • 积求勾股法

    一卷。清爱新觉罗·玄烨(1654-1722)撰。玄烨即康熙皇帝,在位六十一年(1662-1722)。康熙三年(1664)朝中发生了一件中西历法之争,对年幼的玄烨影响很大,他说:“朕幼时,钦天监汉官与西

  • 礼记王氏注

    二卷。魏王肃(详见《丧服经传注》)撰,清马国翰辑。其注《礼记》,《隋唐志》合并为三十卷,现在已经散失。马国翰根据孔氏《正义》、陆氏《释文》、杜氏《通典》及裴氏《史记集解》等书所引,辑录成二卷。考肃说《

  • 王仲山先生诗选

    八卷。明王问(1497-1576)撰。王问为明代诗文、散曲作家,字子裕,学者称仲山先生。无锡(今属江苏)人。嘉靖十八年(1538)进士,授户部主事历郎中,迁广东按察佥事,行至桐江,徘徊不欲去,赋诗十二

  • 四书引左汇解

    十卷。清萧榕年编辑。榕年字霞村,山东莱芜(今山东莱芜)人。是书首有王采珍序,又有榕年自作例言。是书卷一至卷七为《论语》,卷八为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,卷九至卷十为《孟子》,凡四书中记人记事分见于《左传》者

  • 艳雪斋书品

    二卷。不著撰人姓氏。此书与所作诗评、词曲评合为一起,大概是未完成之稿。书中大都抄撮旧文,并无发明之处。此书《四库全书总目》收入存目。

  • 习学记言

    五十卷。又称《习学记言序目》。南宋叶适(1150-1223)撰。叶适字正则,自号水心居士,世称水心先生,温州永嘉(今浙江温州)人。淳熙五年(1178)进士。历知蕲州、权吏部侍郎、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、

  • 书集传

    十二卷,《或问》二卷。宋陈大猷撰。陈大猷,东阳(今属浙江省)人,生卒年不详,南宋理宗年间进士,由从事郎历六部架阁。陈大猷所作《书集传》与《或问》,为《四库全书》录入者仅《或问》二卷,《书集传》未被录入

  • 邓忠武公荣哀录

    一卷。编者不详。该书记邓绍良湾沚殉难事实。绍良字臣若,湖南乾州人,积功累至江南提督。是书主要记述与太平天国军作战时事。现有光绪间刊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