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立命堂二集

立命堂二集

十三卷。清嵇宗孟(约1662前后在世)撰。稽宗孟,字叔子,江南安东人,另说山阳(今江苏淮安)人,生卒年不详。顺治举人,官至杭州知府,乞归,又被荐举博学鸿词,以疾辞不赴。稽宗孟天资颖异,善属文,诗颇纤巧。著有《文献征存录》、《楚江蠡史》等。《立命堂二集》共十三卷,集前有沈珩于康熙十一年(1672)作的序言,称有赋、诗、文各若干卷已刻峻,为初集。其余计赋十二首,诗四百三首,文八十八首,编为七卷。以下附刻各种小集,即《蠡史》、《星路阳秋》、《识小笺》、《诗拇》、《瓯乐行》各为一卷;词为一卷,名为《酒古董》。辑为二集。稽宗孟诗以明中后期竟陵派诗人钟惺、谭元春为宗,规摹其幽深孤峭的风格,故诗作伤于幽冷纤巧。有清初刊本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列入存目书著录

猜你喜欢

  • 古雪堂文集

    十九卷。清王令(约1766年前后在世)撰。王令字仲锡,渭南(今陕西省西安市)人,生卒年均不详。由拔贡生官至广东按察使。王令工诗文。本编“乃其所著杂文,词多蹇涩,似沿其乡文翔凤余派,又好用释典,颇杂宗门

  • 续夷坚志

    二卷。金元好问(公元1190-1257年)撰。元好问字裕之,号遗山,太原秀容人。元好问公元1219年登进士第、仕至左司都事员外郎。其著甚丰,有《遗山诗集》二十卷,《壬辰杂编》若干卷等。好问聪敏,七岁能

  • 十三经读本

    唐文治编。《十三经读本》所选诸家经注,主要采纳汉代、宋代经学家注本,供读者阅读参考之用。如《尚书读本》以清代孙星衍的补订本为蓝本,而孙星衍又是在宋王应麟撰集的基础上进行衍展的,其中保留了汉代马融、郑玄

  • 留沤唫馆词存

    一卷。清沈蓥(?-1860)撰。沈蓥原名杰,后改曰蓥,字秋白,自号姓庚、江苏无锡人。家贫力学,工诗赋,精篆刻。中年之后,专力倚声之学。著作较丰,惜多散佚,仅存有《怀旧录》、《吟剑诗集》、《留沤唫馆词草

  • 汉学商兑

    三卷。清方东树撰。东树字植之,安徽桐城人,诸生。此节首有序例及重序,又有姚莹、朱雅、陆继辂、沈钦韩、李兆洛、毛岳生、陶澍诸家题辞。书的主旨是排斥考证而崇尚义理,义理又独宗朱熹,朱熹以外也多所斥,对王阳

  • 江南春词

    一卷。明沈周等作。沈周(1427-1509)字启南,号石田,又号白石翁,长洲(今江苏吴县)人。世称石田先生。以诗文名世。时与文征明、唐寅、仇英并称为明之四家。时吴中有得元人倪瓒手稿者,因其属和成帙。首

  • 易学变通

    六卷。元曾贯(生卒年不详)撰。曾贯,字传道,泰和(今属江西)人。天历元年(1328)举人,官绍兴府照磨。元末弃官家居,后御敌战败而死。著有《易学变通》、《四书类辨》、《学庸标目》,后二书皆湮没不传。该

  • 笔记

    二卷。清代程大纯撰。程大纯字汉舒,孝感(今湖北中部)人,官至黄冈县教谕。此书是作者讲学时的笔记。全书认为陆王一派学说虽有些“矫枉过正”,但与那些“口耳之学”相比,还是有许多可取之处的。

  • 张小山小令

    二卷。元张可久(1270?-1348?)撰。可久字仲远,号小山,庆元(今浙江宁波)人。生卒年待考。尝仕为路史,转首领官。亦官桐庐典史。工散曲。著有散曲集《今乐府》、《吴盐》、《苏堤渔唱》、《新乐府》等

  • 从化县志

    五卷,清郭遇熙修,张德桂纂,梁长吉增补。郭遇熙(1650-1720),字骏臣,号省斋。河南新乡人,进士,康熙二十八年(1679)任从化知县,擢刑部主事,学业多有成就,编修《从化县新志》,著《郭氏族谱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