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纂图集注文公家礼

纂图集注文公家礼

十卷。宋朱熹(详见《周易本义》)撰,门人秦溪、杨复附注,后学复轩刘垓孙增注。前有朱子自序。是书分通礼一卷,冠礼一卷,昏礼一卷,丧礼五卷,祭礼二卷;其图散见各门中;其附注、增注,俱以阴文标明,字体古雅,板刻清晰,当为宋刊中之佳者。案《文公家礼》,非朱熹自作,前人已有考证,如王懋竑《白田杂著家礼考》即云《家礼》非朱子之书,证据尤确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录《家礼》,即据王氏说立论。四库所录,为陆费墀家藏本,《家礼》五卷,附录一卷;今以宋元明诸本考之,乃明刊本。案《家礼》刻本,传世滋多,增注笺补,互有歧异,榷而论之,盖有四本:一为宋刻本,即此本,其为各本之所自出;二为元刻本,易名《文公先生家礼》,其七卷,题“门人杨复附注,刘垓孙增注,刘璋补注”,分通礼一卷,冠礼一卷,昏礼一卷,丧礼一卷,祭礼一卷,共五卷,首有家礼图一卷,乃合宋版散见之图而成,末有深衣考一卷,为宋版之深衣制度,故有七卷。前有朱子自序,后有淳祐二年(1242)莆田方大琮后序,其杨复跋语,则冠以“长溪杨氏复曰”六字,是则元本非出杨氏;三为影宋抄本,易名《家礼笺补》,共八卷。首题杨复撰,有嘉定三年(1210)自序,据序知杨复于《家礼》刊行后又获闻师说而厚书未及者,及笺补之,然核是书与附注,无一语相同,疑出后人依托;四为明刊本,名《家礼》,即四库本,此乃淳祐间周复采信州杨氏所注各条下而别出之也。是本与元刊本卷第同,而去其家礼图与深衣考,故为五卷。卷首有木主式,与元刊本小异;主式后有嘉定癸酉潘时举跋,盖明嘉靖间以旧本重刻者。综论四本,当以宋刻本为最好,元本、抄本、明本皆从宋本而出,却愈变愈讹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文苑楂桔

    二卷。作者不详,书成于明代。传奇小说集,收唐人传奇及明人小说计十九篇,其中唐人传奇占十之七八,概抄录《太平广记》,文字上没有加工整理。所记明人小说《负情侬传》与明宋幼清《九籥集》卷五《负情侬传》同,为

  • 桓子

    见《世要论》。

  • 孟子字义疏证

    三卷。清戴震(1723-1771)撰。震字慎修,又字东原,安徽休宁(今安徽休宁)人。清思想家,学者。著述繁富,有《方言疏证》、《声韵考》、《声类表》、《考工记图》等,后人编为《戴氏遗书》。段玉裁作震年

  • 宁波府志

    ①四十二卷。明周希哲、曾镒修,张时彻纂。周希哲,明嘉靖年间任宁波府知府。此志为明嘉靖三十九年(1560)刻本。卷一至卷二为图、舆地志,为表者三,沿革、秩官、选举。卷四至卷二十一为志者三,疆域志,目四:

  • 蜀石经春秋穀梁传残石

    一册(吉石盦丛书本)。罗振玉印。册前影印蜀石经《穀梁传》十八行,后附罗氏宣统丁巳闰月跋。册中存字,自襄公十八年传“晋侯宋公魏侯郑伯”句起,至十九年传“晋士匄帅师侵齐至谷”句的“谷”字止,中缺“曹伯”以

  • 易学全书

    五十卷。明卓尔康撰,《四库全书》已著录,内容详参十二卷本。此本为稿本,凡五十卷,内容完备。刘思生称此为原稿,较之十二卷本更为珍贵,故录此以备参考。今存稿本。

  • 易学图说续闻

    一卷。清朝杨方达撰。杨方达作完《易学图说会通》以后又根据己意而成此编。共计三十二条,总的原则不离陈抟之学,其后泛衍及于天文、物理、杂类诸说,都是牵合比附,以使之与《易》相通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入存目。

  • 周易王注残卷

    敦煌写本残卷。浙江上虞罗振玉影印本,为唐入写经之一。此残卷为魏王弼《周易》注的第三、第四卷中的内容。据考证,第三卷乃唐高祖时写本,第四卷亦为初唐人所抄写,弥足珍贵。

  • 万姓统谱

    一百四十六卷,附《氏族博考》十四卷。明凌迪知(生卒年不详)撰。凌迪知字稚哲,乌程(今浙江吴兴县)人。嘉靖三十五年进士,官至兵部员外郎。著有《名世类苑》、《太史华句》、《两汉隽言》、《左国腴词》、《文选

  • 红绶轩帖

    四卷。明董其昌(1555-1636)书,陈钜昌(生卒年不详)刻。董其昌,字玄宰,号思白,华亭(今上海松江)人,官至礼部尚书,谥文敏。董其昌少好书、画,临摹真迹,书学颜真卿、虞世南以及钟、王,行楷之妙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