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经济文衡

经济文衡

《前集》二十五卷、《后集》二十五卷、《续集》二十二卷。不著辑者姓名。此书初刻于明正德十六年(1521),有杨一清《序》,但称先儒所撰。再刻于万历三十四年(1606),有朱吾弼《序》,仅称其为董崇相家藏本,亦未言作者名氏。黄虞稷《千顷堂书目》记此书为马季机编,所著录的《前集》、《后集》、《续集》之目,亦皆相合。清乾隆四十年(1775),南昌杨云服重刻此书,程恂作《序》,称为南宋滕珙编。滕珙字德章,号蒙斋,婺源(今属江西)人,淳熙十四年(1187)进士,任官合肥令。与其兄俱师事朱熹,朱子为其父作《墓志铭》,称二子皆有声闻于州县间,又称滕珙廷对甚佳,盖为新安高第。此书中取《朱子语录》、《文集》分类编次,每一论必先著其缘起,次标其立论之意,条分缕析,条理秩然。比较别家所编《经世大训》之类,或简而不详,或繁而少绪者,迥然不同,远在其上。所以,即使不出滕珙之手,亦非学有渊源者则绝不能编辑如此。《前集》皆论学,分为太极、天地、日月、道体、道学、性、性命、心、仁、知、格物、天理人欲等五十五类,辑朱熹在自然观和道德观方面的论述。书中朱熹认为,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、理是宇宙的本原、万物的主宰。太极散为万物,万物中各有太极。太极动而生阳,静而生阴。动前有静,静前有动。故动静无端,阴阳无始。性是一切有生命人和物所具有的天性,但人性与物性又不尽相同。孟子的性善论,是专从性之理而言,但恶的来源没有讲清楚。张载和程颢、程颐的“天地之性”、“气质之性”提出后,使人性善恶的问题得到解决。性即天理,是全善的。但禀于气质,则有善又有恶。心为一身之主,能认识一切,分析一切。对天理和人欲的判断,全由心来主宰。同时,天理亦寓于心中,穷理就是穷心中之理。仁是心之德,即个人自在的品质。仁主于爱、义主于敬。孝悌是仁之本,五常之中仁义最为重要,仁无所不在。克己复礼,无私便是仁。人们在穷理灭欲,格物致知中,要把“持敬”作为道德修养的“涵养工夫”。《后集》皆论古,分为黄帝、尧、舜、禹、文王、武王、汉景帝、汉光武、春秋、战国、两汉臣、五代臣、孔子、孟子、《易》、《书》、《诗》、年号、地理、井田等七十一类。辑朱熹对历史上的朝代、君主、文臣武将、学者、著作、制度等的评论。如书中朱熹认为,文王虽天下三分有其二,而唯知以臣事纣王,是因为纣恶未盈,天命未改;武王伐纣,是“应天顺人”。如又认为,将欲取之,必固与之,为老子的体用;存心养修,充广其四端,是孟子的体用。提出“王霸之变”的历史观,认为社会的盛衰取决于君主心术的好坏。君主心正,则天下之事无有不正;君主心一邪,则天下之事无有不邪。《续集》则兼辑二集所遗而补之,分为圣学、圣德、修身、新政、时政、用相、君子小人、赏罚、民力、国用、财赋、保甲、边防、学校、礼乐、庙议等四十三类,辑朱熹关于政治、经济、礼乐等方面的论述。如书中朱熹认为,《大学》之道,为自天子至庶人,皆以修身为本。齐家、治国,平天下,莫不由此。天下之本在国,国之本在家。故君主之家齐,则天下无不治;君主之家不齐,则不能治天下。齐家就要修身,格物穷理为修身之本。如又认为,国家之大务,莫大于恤民。而恤民之实在省赋,省赋之实在治军。恤民之本在君主正其心术,以立纪纲而已。国家财用皆出于民,如果不节用,必横征暴敛,故节省财用以固邦本,为不变之理。此书涉及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各个方面,朱子思想尽有体现。但《四库全书总目》认为,“惟是朱子平生学问大端,其见于此。而独以‘经济’为名,殆不可晓。即以开卷一篇论之,‘太极’、‘无极’有何经济可言耶?其门目亦太烦碎,多不应分而分之,《前集》尤甚,亦为一瑕。读者取其宏旨可耳。”此书可与《朱子语类》、《朱子文集》互为表里,相与补充,为研究朱熹思想的重要文献。有明正德十六年(1521)刻本,明万历三十四年(1606)刻本,清乾隆四十年(1775)刻本,《四库全书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双鉴楼善本书目

    四卷。清傅增湘撰。傅增湘(1872-1949),字润沅,又字沅叔,自号双鉴楼主人、藏园居士、藏园老人,曾用笔名江弇、长春室主人、书潜、清泉逸叟。四川江安人,著名的目录学家、版本学家、校勘家及藏书家。自

  • 朔州志

    十二卷。清汪嗣圣修,王霭纂。汪嗣圣,湖北江陵人,康熙五十七年(1718)进士,雍正三年(1725)任朔州知州。王霭详见雍正《朔平府志》。志创修于明弘治年间州守李邦直,嘉靖、万历两朝皆有增修,惜版籍久已

  • 论语集注考证

    十卷。孟子集注考证七卷。元金履祥著。金履祥事详见《大学疏义》条。本书是论孟章句集注之疏,因为前已有赵顺孙《四书纂疏》(《提要》中已著录),避而改题《考证》。朱熹《四书集注》注重发挥义理,而疏于名物训诂

  • 论语学案

    十卷。明刘宗周(1578-1645)撰。刘宗周字起东,号念台,人称蕺山先生,明末理学家,浙江山阴(今绍兴)人。万历二十九年(1601)进士。官至左都御史。明亡,绝食而死。黄宗羲为其著名弟子,受其影响甚

  • 秋锦山房词

    一卷。清李良年(1635-1694)撰。李良年字符曾,一字武曾,号秋锦,早年曾更姓名为虞兆潢,字法远。秀水(今浙江嘉兴)人。诸生出身,家贫,游食四方。康熙十八年(1679)举博学鸿儒,不遇。后徐乾学聘

  • 孔氏说经五稿五种

    三十六卷;附《经说未竟稿》 一卷。清孔广林撰。孔广林,生卒年不详,字丛伯,号幼髯,山东曲阜人。孔子六十八代孙,孔继汾之子,孔广森之兄。廪贡生,官至刑部主事。此书为研究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和《礼记》之书。

  • 孟子疏证

    二十二卷。清迮鹤寿(1773-?)撰。鹤寿字兰宫,江苏吴江(今江苏吴江)人。著有《齐诗翼氏学》、《帝王世纪地名衍》。是书有《正经界》六卷,《班爵禄》十六卷。《正经界》有凡例七则。分夏九州经界、夏九州分

  • 红余诗词稿

    一卷。清谢香塘(生卒年不详)撰。约为道咸间人。浙江平阳人。谢青杨之姐。嫁同邑金氏,早寡。遗稿存诗八十五首,词五阕。诗笔清俊,力追古人。如《咏菊》诗云:“天意只教全晚节,人情竟说占秋光”,《月下观梅》诗

  • 拾遗录

    一卷。明胡(详见《家规辑要》条)撰。此为杂考训诂之书。共分六类,一论语,二孝经,三孟子,四小学,五经说,六俪考。援引采辑,颇有根据。如其小学类中,据参同契证急就篇之老复丁。据诅楚文在秦惠文王二十六年,

  • 徐相国年谱节略

    一卷。清徐右翌撰。右翌,清末叶人,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该书纪其伯父徐桐生平。徐桐,字荫轩,汉军籍,道光三十年(1850)进士,官至体仁阁大学士。光绪二十六年(1900),徐桐与载漪、刚毅等试图利用义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