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经考

经考

五卷。清戴震(详见《毛郑诗考正》)撰。戴震长于思考,善疑好问,对群经及注疏,都曾普遍地认真探讨,学问精博,立论精辟,影响深远。但本书为考证之书,大多钞撮旧说,按而不断,只有《尔雅》指摘各条,出语精卓,见解独到。又认为汉人之书,同类书中有些确有师承可据,但也有失传而附会的,这是笃论。本书一再援引朱熹、顾炎武的言论,到古文《尚书》考证,又主要载录阎苦璩的疏证,但也不加议论。只是在卦变方面,对自己老师江永所说颇为称道。认为文王之易,以反对为次序,并加按语说,李鼎祚《集解》,援引蜀才、虞翻、荀爽等人所论卦变之某卦本某卦,近于穿凿;而王弼、孔颖达之说,又虚而无据;苏东坡举贲卦发其义,刚柔往来相易,都本之乾坤;伊川《易传》之说与苏说相同;朱熹专主相比之两爻相易;而江先生主序卦的反对相易,但损卦的六三爻辞说:“三人行则损一人,一人行则得其友”,似指本卦上下体,而贲卦彖传柔来而文刚,分刚上而文柔,指上下体则“分”字明白易懂,主反对就不免费辞,大致系辞所称上下无常刚柔相济,是指或两卦反对相易,或卦的两体上下相易,兼合二说方为完备。戴震治经,在《易》上较少独得之见,因此本书合表出之。有南陵徐氏福山王氏天壤阁传钞本付刻本,斋丛书本,《安徽丛书》第六期。戴东原先生全集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老子唐本考异

    一卷。清严可均(详见《说文声类》)校,魏锡曾(生卒年不详)补正。魏锡曾,字稼孙,仁和(今属浙江杭州)人。贡生,官至福建监使。据钱大昕《潜研堂》跋末记载;易州景龙《道德经》碑,金石学者当初并未著录,严可

  • 东洲集

    二十卷。明崔桐撰。崔桐,字来风,浙江海门人。生卒年均不详。正德十二年(1517)进士,授编修。武宗议南巡,上疏力谏,被廷杖。嘉靖中,终礼部右侍郎。桐事迹附见《明史·舒芬传》,桐与芬俱以疏谏南巡廷杖故。

  • 证治准绳

    一百二十卷。明王肯堂(生平事迹详见《尚书要旨》)撰。王氏自幼学习医学,弱冠即能治疗其妹之乳痈,以医术名于世。此书又称《六科准绳》、《六科证治准绳》。为丛书。共六种,包括《杂病证治准绳》八卷,《杂病证治

  • 春秋诸传辨疑

    四卷。明朱睦(详见《易学识遗》)撰。该书《明史·艺文志》著录,卷数相同,共一百八十八条,主要辨正《春秋》三传中的疑难问题。朱睦著有《五经稽疑》,该书即其中的《春秋》部分。据作者《五经稽疑》自序,该书首

  • 升庵经说

    十四卷。杨慎(1488-1559)撰。杨慎字用修,号升庵,先祖居庐陵(今江西吉安),后居新都(今属四川),太子太师杨廷和之子,明代著名的文学家。正德六年(1511)殿试第一,授翰林修撰,后历经筵讲官、

  • 论史口说

    二卷,清朱次琦撰。朱次琦(1807-1881),字雅圭,号子襄,广东南海人,道光丁未(1847年)进士,咸丰2年(1852年)任山西襄陵知县,爱民若子,旋引疾归隐,在九江镇礼山草堂讲学二十余年,以启迪

  • 词律拾遗

    八卷。清徐本立(生卒年不详)撰。徐本立字子坚,号诚庵,德清(今属浙江)人。道光举人,曾官南江知县。徐本立工于诗词,《词律拾遗》为拾补万树《词律》而作,成于同治十二年(1873)。前六卷为《词律》补调、

  • 行素草堂金石丛书

    二十二种,一百四十卷。清朱纪荣编。朱纪荣刻有《槐庐丛书》、《经学丛书》,其生平事迹详见前书之介绍。金石之学始于六朝,南朝梁元帝集录碑刻,编《碑英》一百二十卷,是为金石学最早著作,至宋代而兴盛,迄清代而

  • 唐阙史

    二卷。唐高彦休(873-944)撰。高彦休号参寥子,籍贯不详。乾符甲午二十一岁举进士,曾任淮南节度使高骈从事,官衔为摄盐铁巡官、朝仪郎、守京兆府咸阳县尉、柱国。书前有自序,称书作于僖宗年间,共五十一篇

  • 易学古今正义

    十二卷。明邹元芝撰。元芝字立人,竟陵(湖北天门)人。自黄直合十翼于上下经,唐代用王弼易注作《正义》,《易》便用王弼之本。宋代晁说之、吕祖谦诸家始倡为复古之说,互有考订,但也有同异。至朱熹《本义》,才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