绥边纪略
不分卷。清史致康撰。史致康,字叔平,顺天宛平(今属北京丰台)人,生卒年不详。历任四川珙县、仁寿、成都等县知县,后擢为同知,兼署嘉定府事。此书叙史致康办议边务情况。史氏认为,办理“夷务”为政在人,编联保甲是最重要的措施。故其所至皆以编联保甲、厘定条教为急,继之以添修碉寨,联各地弁兵团勇,以兵勇著声威,剿而后抚,以此来勘定边患,并收正人心,端风俗之效。是书为史氏历年公牍,汇辑成篇。有刻本行于世。
不分卷。清史致康撰。史致康,字叔平,顺天宛平(今属北京丰台)人,生卒年不详。历任四川珙县、仁寿、成都等县知县,后擢为同知,兼署嘉定府事。此书叙史致康办议边务情况。史氏认为,办理“夷务”为政在人,编联保甲是最重要的措施。故其所至皆以编联保甲、厘定条教为急,继之以添修碉寨,联各地弁兵团勇,以兵勇著声威,剿而后抚,以此来勘定边患,并收正人心,端风俗之效。是书为史氏历年公牍,汇辑成篇。有刻本行于世。
八卷,清李庆云撰。李庆云,曾任总办。《江苏海塘新志》光绪十六年(1890)印行本,共八卷。首为图,次为表,次奏疏,次形势,次修筑,次材工,次财用,次善后。江苏省沿海塘工,为人民生计利害所关。在清光绪中
十卷。宋朱熹(1130-1200)撰。详见《周易本义》条。《原本韩文考异》其书因《韩集》诸本互有异同,方崧卿所作“举正”,虽参校众本,取其长处,弃其短处。实则惟以馆阁本为主,多所依违牵就。是以复加考订
四卷。清韩松撰。松字雪亭,浙江奉贤人,岁贡生。此书原名《顺文显义》,意即顺经文而显朱子义。后改今名,亦有阐发朱子本义之意。然此书实则为习制举业者而作。其书大旨专为作文,从自序及凡例中知,其例有五则:一
①九卷,首一卷。清蔡完纂修。蔡完号古亭,麻城(今湖北省)人,举人嘉靖三十三年任海宁知县。《海宁县志》于嘉靖三十六年(1557)刻本。此篇是在永乐旧稿的基础上完成的,虽子目稍有些繁琐,但收辑详备,可称明
一卷。清刘体仁(1624-?)撰。体仁字公勇,颖川(今河南许昌)人。顺治时期诗人,进士,官吏部郎中。从孙奇逢问学。为人轻财重义,以交友为乐,与王士祯、汪婉友善。其诗多咏物赠答之作,表现闲情逸致。喜作画
八种,六十九卷。湖南丛书处编。丛书无总目,又无编者名氏,据丛书所收各书序跋为彭公望,刘腴深、刘宗向、孙文昱等人所作,估计以上诸人即为丛书编者。丛书所收八种均为湖南乡贤著述,计唐人两种:刘蜕《唐刘蜕集》
无卷数。清仇景仑撰。仇景仑字嶰伯,甘泉人。生卒年不详。此书自上下经至杂卦,依次进行注释。先详尽罗列汉宋诸儒对易卦的解说,然后自己加以评论。书中所取宋注,以程传本义为主,但经常批评宋注空谈义理。所取汉注
一卷。清郭础撰。郭础生卒年与事迹不详。字石公,江都(今江苏扬州市)人。顺治九年(1652)进士,官至顺德府知府。此书记历代善书之人,自晋代直至清代,但所收过狭,未免挂一漏万。书后附有《古画品》书目。此
二十卷。宋刘子翚(1101-1147)撰。刘子翚,字彦冲,号病翁,崇安(今福建崇安县)人。以文荫授承务郎,曾通判兴化军。因父死于难,哀伤过度致疾,不堪吏事,辞归故里。筑室屏山,讲学不倦。卒,年仅四十七
一卷。清张考捏得陶渊明自书诗,刻为此帖。按其自跋所说,陶靖节人品学问,晋代第一,而从未有称其书者。张考捏言得其所书杂诗十二首,古劲流逸,墨迹宛然,每展玩便不忍释手。因思物之美者不可秘而不传,于是访请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