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百二十六种,四百五十七卷。明陈继儒(详见史部《建文史待》)编辑。“宝颜堂”为编者书室之名。丛书分为正、续、广、普、汇、秘六集,主要有:宋周密《云烟过眼录》、元吾丘衍《学古编》、梁庾肩吾《书品》、明袁
一卷。清黄奭辑。张旸,西晋安定(今属甘肃镇原)人。曾以秘书郎参著作,又任令史,后出为地方官。著有《后汉纪》三十卷,以编年体记东汉一代史事。原书久佚。姚之駰、章宗源有重辑本。清黄奭据章辑本重新校刻,成书
八卷。清阮元撰。阮元有《经籍纂诂》,已著录其生平。阮元官任詹事时,曾奉敕与王杰、董诰、金士松、沈初、彭元端等续编内府所藏书画,其中在编纂《石渠宝笈》时,曾随笔记下所见书画的题跋及真赝之辨,便有《石渠随
①五卷。隋陆法言撰。陆法言(562-?)名词,一作慈,字法言,以字行。魏郡临漳(今河北临漳县)人。开皇中为承奉郎,因其父得罪朝廷,坐罪除名。曾与刘臻、萧该、颜之推等人讨论音韵,评议古今是非、南北通塞,
无卷数。比利时柏应理(?-1692)撰。柏应理字信末,耶稣会士。1658年同南怀仁等三人一道来华,1680年被召回国,其目的一方面是为招募新教士,一方面是为向罗马教皇说明中国对仪式问题的立场。在此期间
一卷。清曾纪鸿(1848-1877)撰。曾纪鸿,字栗诚,湖南湘乡人,曾国藩次子,丁取忠的学生,曾与黄宗宪、左潜于丁取忠指导下在长沙古荷花池的白芙堂共同研究数学。与丁取忠等同撰《粟布演草》第一卷、《对数
二十二卷。宋陈渊(?-1145)撰。陈渊,字知默,初名渐,字几叟,南剑沙县(今福建沙县)人。陈侁之侄孙。绍兴五年(1135),廖刚等荐充枢密院编修官。七年,诏举直言能谏之士。因胡安国荐之,改官赐进士出
三卷。清宋绵初撰。绵初字守端,号瓞园,江苏高邮县人。乾隆四十二年(1777年)贡生,历官五河、清河训导。深于经术,长于《诗》说。尚著《韩诗内传征》、《形声指误一隅编》。是编释服冠及其制度之古称殊详,宋
二十五卷。明沈敕编。沈敕字克寅,江苏宜兴人。生卒年不详。此编辑录其邑艺文人物,上起汉,下迄明。共诗十一卷。词赋、碑铭、序、奏议、书、题跋各一卷、记、传各二卷、风土记拾遗、纪遗杂说各一卷。采摭颇为详赡。
十四卷,首一卷,末一卷。清徐淦等修,江普光等纂。徐淦,怀宁人,曾任醴陵县知县。江普光,醴陵县人。醴陵自晋起已置县。明景泰年间创修志乘。万历年间知县晏朝寅初次重修。其后崇祯年间曾两次重修。迄于清,纂辑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