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舜典补亡

舜典补亡

一卷。清毛奇龄(详见《仲氏易》)撰。《舜典补亡》一书坚信古文《尚书》,不信今本《尧典》与《舜典》之分篇。今传《舜典》前有“曰若稽古帝舜……”28字,本是南朝齐姚方兴所加,其作伪甚明。奇龄遂弃之,截取今本《尧典》“月正元日”以下定为《舜典》,而阙其上半篇。又摭取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之文以补缀之。故曰“补亡”。其认定今《舜典》非原始真本,不为无见。然其作法亦有可商。原《舜典》早在西汉末年已经亡佚,东汉人均不能见。从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、《史记》中也仅能约略窥其概貌。故奇龄所定《舜典》亦不可据。有《西河合集》本、《艺海珠尘丝集》、《丛书集成初编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海岱日记

    一卷。清张榕端撰。张榕端,字朴园,磁州(今河北磁县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康熙十五年(1676)进士,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。康熙三十五(1696)年,张榕端奉敕东祭,正月离京,登泰山,历沂山、东海,往返四

  • 南岳志

    ①八卷。清高自位、旷敏本同撰。高自位,官湖南衡山县知县。旷敏本,邑庶堂。《南岳志》乾隆十八年(1753)刻本,共八卷。首星次。次图考。次形胜。次祀典。次书院。次寺观。次物产。次田赋。次古迹。次碑碣。次

  • 类书残卷

    此卷首尾均已残缺。无著撰人姓名。所存只一百九十五行。残卷起首就是韩信报答漂母的事,似乎应为报恩篇。之后是廉俭篇。接着是孝友篇。所引古书如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等。皆不依照原文、对其中的事实也多加修饰。所引

  • 蕲州志

    ①九卷,明甘泽纂修。甘泽,字仁甫,别号贞庵,蕲州人,成化二十三年(1487)举人,授苏州吴县训导,升太仓州学正,既又迁镇江府学,官四川渠县知县。明嘉靖八年(1529)渠县县令甘泽,以州旧未有志,始修创

  • 救荒本草

    二卷。明朱橚(?——1425)撰。朱橚,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,洪武三年(1370年)被封为吴王,洪武十一年(1378年)改封周王,洪武十四年(1381年)就藩开封。洪武二十二年(1389年),朱橚因擅离

  • 礼记笺

    ① 四十九卷。清郝懿行(1757-1825)撰。懿行,字恂九,号兰皋,清经学家,山东栖霞(今烟台市西南部栖霞县)人。嘉庆四年(1799)进士。官户部主事二十七年。一生无意于仕途显达,致力于著书论说。有

  • 五经大义终始论

    无卷数 附答问九篇。清龚自珍(详见《泰誓答问》)撰。本书作于自珍三十二岁时,乃是以汉学的方法来研讨经学的微言大义,因此言必有证,无一字无来历。本书所述,全以《公羊》为依归。公羊氏有三世三统之说,自珍受

  • 楚风补

    五十卷。清廖元度(生卒年不详)编。廖元度字在隐,长沙(今属湖南)人,诸生。通经史、工诗。历游名山大川,所至倾倒。吴三桂之乱,毁其家,孤居僧寺。晚筑“息机园”。辑《楚风补》、《雪蕉堂》、《息机园》等。此

  • 益都县志

    十四卷,首一卷。清陈食花修,钟谔等纂。陈食花,圭海人,贡士出身,康熙十一年(1672)任益都知县。钟谔,邑人。时正值全国郡邑普修地方志,以备《一统志》采择。按《益都县志》,创修于明洪武、天顺间,再修于

  • 涑水记闻

    十六卷。宋司马光(详见《易说》)撰。此书杂录宋代旧事,起于宋太祖,迄于神宗,每条之下皆注其述之人,故名《记闻》,据传本书为司马光编纂《资治通鉴后记》收集的材料,故其中多记朝廷军政大事,而间涉琐事逸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