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襄阳府志

襄阳府志

①八卷,清杜养性修,邹毓祚纂。杜养性,字敬修,奉天沈阳(今辽宁沈阳市)人,拔贡,官襄阳知府。邹毓祚,湖北远安人,官襄阳府教授。宋郡守高菱创修《襄阳郡志》四十卷。见《宋史·艺文志》。其后正德间下荆南道副使聂贤续修,见《明史·艺文志》。万历间知府吴道迩又修,《四库全书》录入存目类。顺治间巡抚赵兆麟四修,海内仅传孤本,康熙初杜养性任郡守,复从事修辑,延邹毓祚主其事,历数年而成志。《襄阳府志》康熙十一年(1672)刻本。全书八卷。分五十二类,起星野,迄文诗。此志据顺治赵兆麟所修之志,略事增补,故未能脱前志范围。但赵志修于顺治中叶,当时鼎革之后,兵戈稍息,地方元气尚多未复,文献散佚,难以称辑,故赵兆麟以巡抚修志,尚不能尽人意,其因限于时势,能稍存文献,已属不易。而杜养性修志时,承平已久,仍不广事搜求,详加考究,使一郡文献皆存志中,而因陋就简,袭前人旧籍,实属不该。② 四十卷图一卷,清陈锷纂修。陈锷,字白崖,浙江钱塘(今杭州市)人,进士,官襄阳知府。康熙初年知府杜养性修府志后,已八十余年未修,旧志舛错讹误不可卒读,新事层见迭出。陈锷莅任,纂成府志。《襄阳府志》乾隆二十五年(1760)刻本。此志鉴于前人疏陋之失,悉心订正。卷中所列,皆依据事实而载,不抄袭陈志,也不独凭臆见,妄斥前非。故《湖北通志》称其考据史传,在湖北清朝府志中,仅次荆州,胜于他府。但陈锷虽详考载籍,细正旧说,惜采访未尽,致有遗漏,古迹胜地多未亲临,行文之间也有违实况。此志于闭门著书,颇加扼腕,此等小疵,不掩良志之全部。③ 二十六卷,志余一卷,清恩联、吉尔哈春修,王万芳纂。恩联,字星五,满洲镶黄旗,笔帖式,官襄阳知府。吉尔哈春,荆州驻防附生,官襄阳知府。王万芳,本县人,优贡,官八旗官学校汉教习。府志自乾隆知府陈锷修后,下迄光绪间,已百余年未修。其间叠遭兵变,文献多缺,恩联等人延王万芳主修志事,志创议于恩联,吉尔哈春续其业,复奉调离。王万芳以一方名儒独主纂事,始终不渝,得以成功,历时一年多,成志。《襄阳府志》光绪十一年(1885)刻本。此志距陈志历年久远,不能尽赖前人故籍,采访之始力求精确。志中艺文金石诸志,尤能祥为勾稽,所附忠义录,可窥郡中兵燹情况。祥异杂事概附志余,不入卷中,以地志非国史,不能以五行志例列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尺牍筌蹄

    三卷。元陈(生卒年不详)编。陈字子经,系陈著之孙,翰林学士,以非罪死,著有《通鉴选编》。是书选录宋代书简。其标目有要套、书式、具位、具礼、官称。又曰合用故事,可于事文类聚、翰墨全书、书言故事内随意择用

  • 草庐吴先生辑粹

    六卷。明王蓂编。王蓂,字时祯,金溪(今属江西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其生平详见《忠义录》(辞目)。该集共六卷。因吴澄《草庐全集》卷帙浩繁,乃择其尤精者录之,以便诵读。吴澄为宋之名儒,其学虽沿习程、朱之说,而

  • 笔记

    二卷。清代程大纯撰。程大纯字汉舒,孝感(今湖北中部)人,官至黄冈县教谕。此书是作者讲学时的笔记。全书认为陆王一派学说虽有些“矫枉过正”,但与那些“口耳之学”相比,还是有许多可取之处的。

  • 陈氏礼记集说补正

    三十八卷。清纳兰性德(1655-1685)撰。性德字容若,原名成德,世多称成容若,号楞伽山人。满洲正黄旗人,纳喇氏,明珠长子。康熙进士,由三等侍卫迁至一等。善诗古文辞,尤工于词,以词闻名于世。晚年潜心

  • 韵学集成

    十三卷。明章黼撰。章氏字道常,别号守道,又号耕隐,嘉定(今上海市嘉定县)人。中年病足,隐居不仕,终生教授不求闻达。章氏取《洪武正韵》,参以《三苍》、《说文》、《玉篇》、《韵会》诸书,考订异同以成是书。

  • 四书条辨

    六卷。清袁秉亮编辑。秉亮字柳溪,江苏武进(今同)人。是书首有秉亮自序,称“凡遇注说,互有异同,以及考证之后先错出者,则摘录之,以备采择,间出己意,折衷一说”。书中就一章一节一句至一二字,反复辨解,大都

  • 方韶卿集

    一卷。宋方凤(1241-1322)撰。方凤生平见《野服考》辞目。此集前有《曹溶图记》,是其家藏抄本。前半卷全采宋遗民录。后半卷钱塘诗以下,则皆为汪元量作。书贾伪钞以射利,溶不辨而收之。收入《四库全书·

  • 俑庐日札

    一卷。罗振玉撰。罗振玉,详见《殷虚书契》条。光绪丙午戊申(1906-1908)之间,罗振玉时官学部参事。曹务余闲,时与二三同好讨论金石书画以自遣。厂肆知其所好,每以吉金古迹及善本求售,因而见闻益广,每

  • 开元录

    见《开元释教录》。

  • 盦斋丛书

    二十一种,四十四卷,清徐乃昌(生卒年不详)编。此丛书所收著作二十一种,多为乾、嘉、道、咸四朝鸿生巨儒的著作,后附徐乃昌自己的著作。徐氏曾游学京师,孰悉当时学者的著述,主张。丛书所收如田普光《后汉儒林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