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西楼记

西楼记

清袁于令(1599-1674)撰。袁于令,原名韫玉,字令昭,又字凫公,号箨庵,又号幔亭,吴县(今属江苏)人,明末诸生。早年居住苏州因果巷,因一妓女事,被除名学籍。顺治二年(1645),清兵南下渡江,苏州绅士请他代写降表进呈,有功,清廷任命他为荆州知府。然十年不见升迁,后因触怒上司,而被免职。年逾七旬,尚喜谈闺中事。晚年寄居会稽(今浙江绍兴),忽染异病而卒。他是叶宪祖之门人。其剧作可知其名者有八种:传奇有《西楼记》、《鹔鹴裘》、《珍珠记》存残曲、《玉符记》、《金锁记》、《长生乐》、《瑞玉记》七种,杂剧有《双莺传》一种存残曲。据《剧说》,尚有四折杂剧《战荆轲》。曾评改小说《隋史遗文》等。传奇剧本《西楼记》,《古本戏曲丛刊》作《西楼梦》。此剧写京畿道御史于鲁之子于鹃,字叔夜,善词曲,有才名。父忧其不修举业,徒耽文艺,严力戒之。平康里有一妓女,名穆丽华,字素徽,读叔夜作《锦帆系府集》,慕其才,最爱其《楚江情》一阕,尝自写于花笺。于叔夜一日过一妓家之门,适演习戏曲,入而听之,即老妓刘楚楚之家也。与其谈词曲之法,应其请涂抹改删新曲,即其友赵祥之新作也,偶见书中插有花笺,写自己作《楚江情》。于叔夜问其缘故,知刘家中妓女穆素徽所爱写者,于感其知己之情,乞借花笺而归。后至西楼,求见素徽,不告其名。只曰:“为谢花笺而来者”。时素徽正在病中,觉是于叔夜喜而出见。乃叙久慕之情,誓托终身,为叔夜唱其《楚江情》一曲,互约生死而别。然其友赵祥知于涂抹改删自己作品而怨之。赵祥遂将于叔夜与素徽西楼同歌《楚江情》事夸张告诉其父于鲁,故叔夜被禁邸内,赵祥谎称奉于御史之命,率其家仆,至西楼肆行骚扰,骗取钱财,并将素徽逐出杭州。相国公子池同乘机以巨款买素徽为妾。素徽不从池同,备受虐待,于叔夜闻听素徽被逐,寝食俱废。后素徽忽闻于叔夜病死,绝望之至便求自尽,为侠士胥表所救,时值于叔夜应试得中状元,赵祥、池同命胥表去刺杀于叔夜,反被胥表杀之。胥表协助于叔夜与素徽相会,两人终成眷属。此剧在当时歌场流传甚广,情节安排曲折,自然流畅,终篇不觉厌倦。前人评价称为佳作。后人评价,此本虽落入才子佳人戏俗套,然有其新奇之处。据《书隐丛说》、《随园诗话》等记载,剧中主人公于鹃即袁于令自况。其曲《楚江情》为当时名曲。有冯梦龙改编本,收入《墨憨斋定本传奇》中。有明剑啸阁刊本、《古本戏曲丛刊》二集本和《六十种曲》本。明剑啸阁刊本题《西楼梦》。又收入《古本戏曲丛刊》二集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

    唐代释法海(生卒年不详)撰。法海是六祖即慧能(或写作惠能)弟子,在慧能圆寂后将其言论汇编成一书——《六祖大师法宝坛经》。此书亦简称为《六祖法宝坛经》,或称《坛经》。它是中国佛教著作中唯一称为“经”的作

  • 父书楼吟稿

    二卷。清戴书芬撰。戴书芬,生卒年不详,字月村,江苏昆山人,金山诸生王景高之妻。清代诗人。此书有道光元年辛巳(1821)刊本,书前有胡敬序,第一卷收诗九十三首,第二卷收诗七十二首。松江府续志题作《月村诗

  • 大衍索引

    三卷。宋末元初丁易东(详见《周易象义》)撰。本书专门研究大衍之数,论述五十及四十九变化之理。全书分三篇:一曰《原衍》,自“大衍之数五十,其用四十有九”以下,为图三十六以解之;二曰《翼衍》,自五十五数衍

  • 石初集

    十卷。《附录》一卷。元周霆震(1292-1379)撰。霆震,字亨远。安成(今属江西)人。以先世居石门田西,自号石田子初,简称石初。早年刻意学问,曾从宋诸遗老游。延祐中,行科举法,再试不中,于是杜门专意

  • 东夷考略

    三卷。茅瑞征撰。茅瑞征,字伯符,明代归安(今浙江吴兴县)人,万历二十九年(1601)进士,知泗水县(今山东泗水县),调黄冈,擢兵部职方主事,升郎中,历福建参政,湖广右布政使,晋南京光禄寺卿,壮年即解甲

  • 了翁易说

    一卷。陈瓘(1060-1124)撰。陈瓘,字莹中,自号了翁,学者称了斋先生。北宋南剑州沙县(今福建沙县)人。为官屡与权要相悖,仕途不达。少好读书,笃学有识,为人谦冲,语不苟发。《了翁易说》又名《了斋易

  • 古椿轩诗钞

    二卷。清庄善孙撰。生卒年未详。庄善孙字性切,江苏阳湖人。诸生。其为诗词朴直,寄意深远,不事雕琢,有清气旋绕于笔端。虽经身世忧患,而绝无愤懑不平之语。深得于温柔敦厚之教。庄善孙死后,遗集由冯石溪等三人选

  • 书绎

    ① 六卷。杨文彩撰。其生卒年不详。文彩字治文,宁都(今属江西省)人。明代学者。《书绎》卷首有指略十六条,先儒论二十一条,四十二篇亡书目,然后是《汲冢周书》篇名。其余卷次,一如蔡沈集传。此书体例亦与一般

  • 茆亭客话

    十卷。北宋黄休复(见《益州名画录》)撰。此书所记皆蜀中轶事,始于五代,迄于宋真宗时期,然亦间有中晚唐时史事。陈振孙《郡斋读书志》载:“茆亭,其所居也。暇日,宾客话言及虚无变化、淫俗卜筮,虽异端而合道旨

  • 古文孝经荟解

    四卷。附孝经别录 四卷。清洪良品撰。洪良品于经笃信古文,著述有《古文尚书辨惑》、《古文孝经荟解》等。洪良品认为现行《古文孝经》鲍廷博刻本与班固所见同为真古文,胜于刘炫所传。因而是书专主鲍刻本,博引诸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