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诗经小学录

诗经小学录

四卷。清臧庸(1676-1811)撰。臧庸本名镛堂,字在东,更字西成,号拜经。江苏武进县人。臧琳的玄孙。清代经学家。师事卢文弨,并从钱大昕、段玉裁等讨论学术。曾助阮元编辑《经传纂诂》、《十三经注疏校勘记》。精于校雠,卢文弨称其“天下校书第一”。治学根据经传,剖析精微,曾依臧琳《经义杂记》的体例,撰成《拜经日记》,这是诠释古书疑义、校勘误字音读的札记。他的著述颇富,辑著还有《孝经考异》、《臧氏文献考》、《子夏易传》、《诗考异》、《韩诗遗说》、《毛诗马王微》、《说文旧音考》、《尔雅古注》、《拜经堂文集》等。是编盖就段玉裁所著《诗经小学》删烦纂要而成。篇首有臧氏自序,谓《诗经小学》,全书数十篇,亦段君所授读,镛堂善之。为删烦纂要,“国风”、“小、大雅”、“颂”,各录成一卷,以自省览。后段君来见之,喜曰:“精华尽在此矣!”当即以此付梓。又云段君所著《尚书撰要》、《诗经小学》、《仪礼汉书考》,皆不自付梓,有代为开雕者,又不果。而此编出镛手录,卷帙无多。复念十年知己之德,遂典裘以畀剞劂氏。是以足见昔贤治学之虚心,与交友之风义矣。其书凡四卷,风、小雅、大雅、颂各为一卷,校之经韵楼所刊段氏《诗经小学》,大体无殊,故疑段氏原书,即臧氏自序所谓数十篇者,实未尝刊行,经韵楼所刊,盖即臧氏手录之本。其书以六书假借之谊,明诗传训诂之旨,颇称精审。其于音韵,多用十七部之说。是书有乾隆五十六年(1791)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忆江南馆词

    一卷。清陈澧(1810-1882)撰。陈澧字兰甫,广东番禺人。年十七为县学生员,年十八由翁心存送入广州粤秀书院学习。道光十二年(1832)举人。其后数应礼部试皆不中,以大挑二等选授广东河源县训导,任职

  • 江变纪略

    二卷。明末徐世溥(1608-1658)撰。徐世溥,字巨源,江西新建人。明诸生,长于文笔,山居遇盗焚掠而死,或云为仇家李明睿所加害。著有《榆墩集》、《榆溪集选》。《江变纪略》述永历初金声桓、王得仁南昌反

  • 梅花草堂笔谈

    十四卷、二谈 六卷。明张大复(生卒年不详)撰。张大复,字玄长,昆山(今江苏省昆山县)人。其生平事迹不详。曾撰有《昆山人物传》、《昆山名宦传》、《梅花草堂笔谈》、《闻雁斋笔谈》、《梅花草堂集》等书。此书

  • 追昔游集

    三卷。唐李绅(约772-846)撰。李绅字公垂,润州无锡(今属江苏)人。少年好学,有诗名。曾以《古风》诗求知于吕温,吕温大加称赞。元和元年(806)举进士。补国子助教。元和三年(808)授校书郎。长庆

  • 马氏家刻集

    七种,三十卷。不著辑人姓名,当系马氏族人所编。有明马孟祯一种,《奏略》一卷。马孟祯字泰符,桐城(今属安徽省)人,明万历年间进士,任分宜知县,升御史;出为广东副使,又擢为光禄寺少卿,旋改太仆。其九世孙清

  • 白下集

    十一卷。明黄姬水(1509-1574)撰。黄姬水,字淳父,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。五岳山人黄省曾之子。著有《贫士传》。是集诗六卷、赋一卷、文四卷,为黄姬水自吴门徙居金陵(今江苏南京)所作,故以《白下》为

  • 高阳台

    除夜频听银签,重燃绛蜡,年华衮衮惊心。饯旧迎新,能消几刻光阴。老来可惯通宵饮?待不眠、还怕寒侵。掩清尊,多谢梅花,伴我微吟。邻娃已试春妆了,更蜂腰簇翠,燕股横金。勾引东风,也知芳思难禁。朱颜那有年年好

  • 阳高县志

    六卷。清房裔兰修,苏之芳纂。房裔兰字汉芝,河北栾城县人。康熙四十一年(1702)举人,雍正七年(1729)任阳高县知县。雍正七年房裔兰掌阳高后,以省志及其他采访所得,编成此志。《阳高县志》雍正七年(1

  • 老子平议

    一卷。清俞樾(1821-1907)撰。俞樾,字荫甫,号曲园。浙江德清人。道光三十三年(1850)进士。官至翰林院编修、河南学政。晚年讲学杭州诂经精舍。撰有《群经平议》、《诸子平议》、《古书疑义举例》,

  • 石初集

    十卷。《附录》一卷。元周霆震(1292-1379)撰。霆震,字亨远。安成(今属江西)人。以先世居石门田西,自号石田子初,简称石初。早年刻意学问,曾从宋诸遗老游。延祐中,行科举法,再试不中,于是杜门专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