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说文引经考证

说文引经考证

八卷。清陈瑑撰。参见《说文举例》。此书是研究《说文》引经文字同异之作,陈氏自序云:“学者通经必先识字,不有《说文》,何从究《苍》《雅》之遗文、篆籀之微旨哉?顾《说文》之存于今者,误戾脱落,窜入改易,许君原本仅十之六七耳。唯所称诸经,虽亦经传写改易,而证以他书,汉经师之训诂,七十子之微言大义,往往而在。由文字以究声音,由声音以通训诂,研经之津逮,识字之指归也。其与今本同者,概不赘。”故此书所述者,皆为《说文》引经与今经本不同之字,或证通假,或明其错误,共计522条,载于第一至第七卷。第八卷为《说文引经互异说》,参见下条。雷浚《说文引经例辨自序》对此书多所批评:“陈孝廉瑑《说文引经考》八卷,厥病有六:不知《说文》引经之例有三,而以为皆说本义,一也;异文有正假之异,有古今、正俗之异。正假者,其字本非一字,特以音近相通。陈君不知,而一切以为古今字,二也;有正字又有假字,谓之正假,而假字有无正字者,许君所谓‘本无其字,依声托事,令长是也’。无正字之假借,其义从本义辗转引申而出。有正字之假借,但取声而义不必通……陈君不知,而一切曲说以通其义,三也;何谓本义,《说文》所定一字一义是也。其义多与其字之形相应,故谓之本义。从本义展转引申而出者,谓之引申义。又有假借义……陈君似已不知,故其论义,往往置《说文》本义不论,而泛引他书之引申假借义,以为某字本有某义,四也;繁称博引,既于义之不可通者曲说以通之,至穿凿之无可穿凿,则于字之明明声通者曰不可通,不当假借,五也;称引繁而无法,检原书多不合,六也。”雷氏此说并不尽是,陈氏所述亦不尽非。是书有同治十三年(1874)湖北崇文书局刊本,光绪十年(1884)溢庐刊巾箱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西安县志

    四十八卷,首一卷。清姚宝煃修、范崇楷纂。姚宝煃,曾任西安县知县。范崇楷,西安县人。此志嘉庆十六年(1811)刻本。为四十八门,目为图考、星野、疆域、建置、山川、形胜、城池、坊巷、乡庄、学校、公署、水利

  • 尔雅注

    三卷。宋郑樵撰。郑樵(1104-1162)字渔仲;居夹漈山中,因号夹漈山人,学者称夹漈先生;又号西溪逸民。新化军莆田(今福建莆田县)人。南宋史学家、训诂学家。初隐居力学,凡三十余年。绍兴间以荐召对,授

  • 于谦全传

    见《于少保萃忠全传》。

  • 常山县志

    六十八卷,首一卷,末一卷。清李瑞钟修,朱昌泰纂。李瑞钟,常山县知县。此志为光绪十二年(1886)刻本。全书六十八卷,首一卷,末一卷,分为:卷一至九为地舆志,卷十至二十为建置,卷二十一至二十三为风俗志,

  • 郑康成年谱

    一卷。清沈可培撰。可培字向斋,浙江嘉兴人。乾隆三十七年(1772年)进士,曾任江西上高知县,罢官后掌教山东泺源书院。谱主为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。郑玄字康成,北海高密(今属山东)人。此谱事实据郑玄本传,岁

  • 周易旧疏考正

    一卷。清刘毓崧撰。刘毓崧字伯山,一字松崖,仪征人。古人注书,一般并采两家以上之说,这样就不免有前后相互矛盾之处。唐孔颍达的《周易正义》亦不例外。故作者摭取《周易正义》中前后抵牾者共十八则进行了疏证,其

  • 别本了庵诗集

    十卷。清王岱(约1654年前后在世)撰。王岱,字山长,号了葊,湖南湘潭人。崇祯年间举人,官随州学政,曾荐举博学鸿词。王岱工诗文,能书画,山水奇变,尤善人物花卉。著有《且园近集》、《且园近诗》、《了葊文

  • 许君年表

    一卷。清陶方琦(1845-1884)撰。方琦字子珍,号兰当,浙江会稽(今绍兴)人。光绪进士,官至编修。治文字学,著有《淮南许注异同诂》、《字林考逸补本》等。《后汉书》无许慎生卒年月,清严可均《许君事迹

  • 邃雅堂集

    十卷。《续编》一卷。清姚文田(1758-1827)撰。姚文田,字秋农,浙江归安(今湖州)人。高宗至天津,召试第一,授内阁中书,充军机章京。嘉庆初,成状元,授修撰。入直南书房。上疏建议劝课农桑,免株连,

  • 春秋经传辨疑

    一卷。童品(生卒不详)撰。童品字廷式,号慎斋,兰溪(今属浙江)人,明代经学家,弘治进士,官至兵部主事,以老致仕,因读书而失明,家居十九年而卒。此书是童氏为儒学生时所作,论《左传》所记事迹共九十三条,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