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读史漫录

读史漫录

十四卷,明于慎行(1545-1607)撰。于慎行,字可远,更字无垢。山东东阿(今山东阳谷县)人,隆庆戊辰(1568年)进士。万历初,历翰林院修撰,充日讲官,因弹劾张居正夺情,引病辞官,张居正去世后,又官复原职,历侍讲学士、礼部左右侍郎,累迁至礼部尚书。万历三十三年(1605),起掌詹事府,两年后,兼东阁大学士,入参政务,不久即病逝。于慎行在史馆以读书为事,明习典制,贯通百家,诸大礼多所裁定,神宗(1573-1620)时,翰林院中以其与冯琦文学为一时之冠,其诗文弘丽,一时推为大手笔,其著作有《读史漫录》、《谷城山馆诗文集》。《读史漫录》评论历代史事,起自伏羲氏至辽金元,书中所论既没有什么纰缪,也没有提出什么新的见解。在此书的目录后,有其弟子郭应宠的题识,说此书最初在福建刻印,在刻印时郭应宠又从于慎行的遗稿中,搜取《读史五十通》补入。《四库总目》题为内府藏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中庸剩语

    一卷。清华希闵(生卒年未详)撰。希闵字豫原,江苏无锡(今江苏无锡市)人。书名《剩语》,希闵题辞中说《中庸》不容语,语皆剩语,故名。书中首为总论,以下分章解释,大旨以朱子为宗,兼参引张西铭、许白云、湛甘

  • 性影集

    八卷。清王时宪(约1723年前后在世)撰。时宪字若干,号禊亭。江苏太仓人。康熙四十八年(1709)进士,由宜兴教谕改翰林院庶吉士。本编凡八集,一集一卷。分别名为《水边林下稿》、《桐溪稿》、《无隐林稿》

  • 尚书历论

    一卷。清成孺撰。成孺原名蓉镜,字芙卿,江苏宝应人,附生。本书推校古历,从商朝太甲元年开始,以世经所载“伊训惟太甲元年十有二月乙丑朔”为合。梅颐本乙丑日不系于朔是不正确的,蔡沈的《书集传》也有很多错误。

  • 江文通集

    四卷。梁江淹(444-505)撰。江淹生平详见《铜剑赞》条。江淹自序传称,“自少及长,未尝著书,惟集十卷。”考传中所序官所,止于中书侍郎。校以史传,正当建元之初。而永明以后所作,尚不在其内。今旧本散佚

  • 清芬楼遗稿

    四卷。清任启运(1670-1744)撰。任启运,字翼圣,世称钓台先生。荆溪(今江苏宜兴)人。年五十九岁始中举,雍正十一年(1733)进士,授翰林院检讨。乾隆朝累官中允、侍讲学士、都察院左佥都御史、宗人

  • 说苑

    二十卷。刘向(详见“新序”条)编辑。曾巩校书序云:“得十五篇于大夫家,与旧为二十篇。”《四部丛刊》或单行本二十卷,是历史故事集。其中材料,有出于汉朝藏书《说苑杂事》,有出于他的私藏,有出于民间书,也有

  • 读史杂记

    一卷,清沈豫撰。沈豫,字小敷,号补堂,萧山(今浙江萧山县)人,道光时生,善四六文,治春秋独取服氏,并搜辑服注一书,卒年七十一。著有《读史杂记》、《皇清经解渊源录》、《皇清经解提要读经如面》等。《读史杂

  • 子书二十二种

    见《二十二子》。

  • 春秋义类

    不分卷。清梁鸿翥(详见《春秋条辨》)撰。该书附在《春秋条辨》之后,分为人伦、政治、世运、天道四类。作者认为前人解《春秋》,失《春秋》之义者有二端:一为割裂之弊,二为面择之弊。该书意在分类为编,以阐明《

  • 甬东山人稿

    七卷。明吕时(约1573年前后在世)撰。吕时,一名时臣,字仲文,浙江鄞县(今宁波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吕时曾游历齐梁燕赵故国,曾寄食于衡王、沈王诸邸,当时谓之山人。时年六十,即治生圹于句章之夕阳里。自撰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