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钦定皇朝文献通考

钦定皇朝文献通考

三百卷。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。又名《清朝文献通考》。其体例与《续文献通考》完全一致,分为二十六考,有“田赋考”十二卷,“钱币考”六卷,“户口考”二卷,“职役考”五卷,“征榷考”六卷,“市籴考”六卷,“土贡考”一卷,“国用考”八卷,“选举考”十六卷,“学校考”十四卷,“职官考”十四卷,“郊社考”十四卷,“群祀考”二卷,“宗庙考”十二卷,“群庙考”六卷,“王礼考”三十卷,“乐考”二十四卷,“兵考”十六卷,“刑考”十六卷,“经籍考”二十八卷,“帝系考”七卷,“封建考”十卷,“象纬考”十二卷,“物异考”一卷,“舆地考”十四卷,“四裔考”八卷。卷首并有“凡例”十六则。是书所记始于清开国时的天命之年(1616),止于乾隆五十年(1785),是一部记载清前期社会典章制度的重要参考书。其内容较《清朝通典》更详细,分类更细致,使用也方便。其细目较《续文献通考》略有增删,如田赋考增加了八旗田制,钱币考增加了银色银直及回部普儿,户口考增加了八旗壮丁,土贡考增加了外藩,学校考增加了八旗官学,封建考增加了蒙古王公等,市籴考则删除了均输和买和籴,选举考删除了童子科,兵考删除了车战等,这些根据清代制度的变化而所做的修改,反映了当时的现实。当然与清代乾隆时所修的其它“几通”一样,书中也多有重复、混乱之处。是书原为《续文献通考》的一部分,其编修始于乾隆十二年(1747),乾隆二十六年才提出另编是书,故名《清朝文献通考》,以示区别。是书目前通行的本子也是1935年至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二集的《十通》合刊本,《清朝文献通考》影印精装二册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靖康要录

    十六卷。南宋汪藻(1079-1154)撰。藻字彦章,饶州德兴(今属江西)人。崇宁进士,曾任翰林学士,绍兴中曾历知湖、抚、徽、宣诸州。著有《浮溪集》、《浮溪词》、《靖康要录》等。该书又名《靖康诏旨》,为

  • 巢经巢经说

    一卷。清郑珍(1806-1864)撰。珍字子尹,晚年号柴翁,贵州遵义人。清学者、诗人,精经学、小学家。道光十七年(1837)举人,以大挑二等选荔波县训导。同治二年(1863)被举荐于朝,特旨以知县分发

  • 格物粗谈

    二卷。旧题宋苏轼撰,实为伪托。此书共分天时、地理、树木、花草、种植、培养、兽类、禽类、鱼类、虫类、果品、瓜蓏、饮馔、服饰、器用、药饵、居处、人事、韵藉、偶记二十门,主要记载谣谚俗语、生活小知识等,如,

  • 文溪词

    一卷。宋李昂英(1201-1257)撰。李昂英字俊明,番禺(今广东广州市南部)人。宝庆三年(1227)进士。官至龙图阁待制,吏部侍郎,卒后谥忠简。李昂英初任临汀推官,陈孝严激军变,尽出家资抚定之。李昂

  • 爱日精庐遗稿

    一卷。清张金吾(1787-1829)撰。金吾字慎旃,别字月霄,江苏昭文(今常熟县)人,学者。道光时诸生。藏书多达八万余卷,并刊行《资治史鉴长编》等书。除本书外,所著还有:《两汉五经博士考》三卷、《广释

  • 寒山子诗集

    一卷。附《丰干拾得诗》一卷。唐寒山子(生卒年不详)撰。寒山子又称“寒山”。贞观中天台广兴县僧。因居于寒岩,自号寒山子。平生与僧人丰干、拾得友善。此集收诗三百一十三首,前有闾丘胤序,附丰干诗二首,拾得诗

  • 入声表

    一卷。清江有诰撰。有诰生平见“音学十书”。陆氏《切韵》以入声配阳声;顾氏治古音则以入声改配阴声;江永主张数韵共一入,入声兼配阴阳。有诰谓平上去入各部相承,其字之偏旁谐声无不吻合,此部之入,他部不容假借

  • 阮子政论

    一卷。三国魏阮武(生卒年不详)撰,清马国翰辑。阮武,字文业,陈留(今河南开封市东南)人,官至清河太守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称有《阮子正论》五卷,《旧唐志》、《新唐志》作《政论》,《意林》著录《阮子》四卷,

  • 孝经大学合读

    一卷。清胡清瑞撰。胡清瑞字辑五,襄城(今河南襄城)人,以进士官河间知府。胡清瑞早年学从陆王入门,晚年酷爱汉学家言而力排程朱之说。胡氏认为,四子书都受宋人所毁,而《大学》受毁尤为严重。斥责二程、朱熹名为

  • 论学

    二卷。清代李塨《1657-1733)撰。此书摘录作者与朋友之间答问辨论的内容,来进一步阐发自己“为学”的宗旨,并补充作者所撰《大学辨业》、《圣经学规纂》所“意未尽”的内容。其宗旨仍是“大学”之道,“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