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阳城县志

阳城县志

①十六卷。清杨善庆修,田懋纂。杨善庆字必干,湖南兵阳县人。举人出身,乾隆十七年(1752)任阳城知县。按阳城县志,自创修于明嘉靖后,入清以来,顺治一修,康熙二修,此为三修。此书为四修。《阳城县志》乾隆二十年(1755)刻本。此志体例简明,对旧志舛错脱漏做了不少补充订正。然立目而不分纲,未为尽善。②十八卷,首一卷。清赖昌期修,潭沄、卢廷壶纂。赖昌期字际云,湖南善化县(今长沙)人,同治七年(1868)任阳城县知县。《阳城县志》同治十三年(1874)刻本。全书十八卷首一卷,分为:卷一建置沿革;卷二天文;卷三至卷四方舆:山川、城池、疆域、关隘、津梁、形胜、古迹、官署、坛庙、冢墓;卷五赋役:风俗、税课、丁户、里甲、物产;卷六学校;祀典、图考、乐谱、舞容;卷七职官:表、传;卷八至卷九选举:科甲、武科、仕籍、荐辟、褒恤;卷十至卷十一人物:宦业、忠节、孝友、文苑、义行、隐逸;卷十二至卷十三列女;卷十四至卷十七艺文;卷十八兵祥、杂志。卷首有图、序。此志较旧志内容丰富,考核精审、体例完善。该志可称之处有三:一是采用开方计里法绘疆域图,纠正了前志“建置沿革”中的错误;二是职官分类直书为一表总览,又节省篇幅,又一目了然;三是物产类,不作类目式的简单罗列,而是详略适宜,主次分明,既指明产地、用处、又详明来由。此外志中记载了明末王嘉胤、紫金梁等农民起义军在阳城活动情况,有一定参考价值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郑敷文书说

    一卷。宋郑伯熊撰,伯熊字景望,生卒年不详,两浙路永嘉(今属浙江省)人,宋经学家、文学家。绍兴十五年(1145)进士,历官宗正少卿,以直龙图阁知宁国府,卒谥文肃。考伯熊官秩,不曾直敷文阁,或疑伯熊卒后复

  • 韵义便考

    六卷。清徐绍桢、龚嘉相同撰。龚嘉相字亮臣,滇南人,官怀远令。以官韵无善本,乃与其幕友徐绍桢同辑是书。编次按点画多寡为序。每字注末标明韵部、注以切语。义训遵《说文》、《玉篇》、《韵会》等,井征引经史子籍

  • 白湖存稿

    八卷。明郑汝美(约1493年前后在世)撰。汝美字希大,号白湖。福建闽县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弘治六年(1493)进士。汝美曾一监江州税,后以亲老投牒乞归,闭门奉亲,以著述自娱,恬淡之情,每每见于篇章之中。卒

  • 御制诗集

    二十八卷。清圣祖爱新觉罗·玄烨(1654-1722)撰。圣祖年号康熙。八岁即位、十五岁亲政,在位六十一年。康熙统治时期,停圈地、治黄河、削三藩、收台湾、抗沙俄,平准噶尔部,为国家的统一做出了贡献,号为

  • 毛诗异义

    四卷。清汪龙撰。汪龙,字叔辰,又字蛰泉,安徽歙县(今安徽省歙县)人,乾隆时举人,拣选知县,生卒年不详。据其目录后自识说,嘉庆十八年得与段玉裁相交,读了段所注《说文》,从前之疑义得以补正的有若干条,重写

  • 射易淡咏

    二卷。此书不著撰写人名氏,卷端只题有“西农”二字。前有陈愫《索射易书》一篇,称其字为孝若。据考,陈愫至清朝尚存,尝与邱象随等共注《李贺昌谷集》。书中又称张九山青衣得《射易》半部于虎邱僧舍,便抄录寄放在

  • 青溪遗稿

    二十八卷。清程正揆(1604-1677)撰。程正揆,初名正葵,字端伯,号鞠陵,又号青溪道人。入清后更今名。孝感(今属湖北)人。崇祯四年(1631)进士。入清后,官任光禄寺丞、工部侍郎等。顺治十四年(1

  • 周广庵全集

    三十八卷。清周金然(约1687前后在世)撰。金然,字广庵,上海人,生卒年不详。康熙三十一年(1692)进士,官至司经局洗马。著有《周广庵全集》。此集为《周金然全集》。共三十八卷。由七部分组成。包括《饮

  • 说文新附考

    共七卷(《说文新附考》六卷,《续考》一卷)。清钮树玉撰。参见《段氏说文注订》。是书系为考辨“大徐本”新附、新补字而作。钮氏认为附者不当附,补者不当补。钱大昕叙曰:“《说文》所以仅存者,实赖徐氏昆弟刊校

  • 论学篇

    一卷。明孙丕扬(见《格物图》)撰。他著《格物图》后,复撰此书为讲学用。共分为三篇,一曰《格物工夫》,二曰《良知明辨》,三曰《心学始终》。大旨皆申明《格物图》中之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