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雅俗稽言

雅俗稽言

四十卷。明张存绅撰。张存绅字叔行,号见其,华容(今湖北华容县)人。天启中由贡生官蒲圻县训导。是书有天启二年(1622年)吴炳序、孙谷引,天启三年(1623年)魏说、刘傅增订本序、刘秉铁序、孙谷又序,天启三年自序。书即于天启三年刊行,所刊为增订之本。该书分天文、天时、地理、人伦、饮食、宫室、冠服、器用、礼制、音乐、人事、人物、经说、史说、子说、诗文、字学、动物、植物等共十九门。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云:“自序谓后先借读书几破万卷,殚三十余年之力,七易其稿。前列引用书目千余种,多唐以来所不著录,大抵钞自类书,子虚乌有。又或标其篇名为书名,颠倒错乱,不可缕指。其凡例一条云出处书目,有既揭总名,而篇章亦复错出,如曰《礼记》矣,又出《王制》、《坊记》;曰《纬书》矣,又出《元命苞》、《援神契》;曰《史记》矣,又出《货殖》、《滑稽》;曰《升庵集》矣,又出《丹铅》、《伐山》之类,非赘也,要以详其言之有稽云云,则亦自知其丛脞矣。”《雅俗稽言》确如《四库提要》所言,往往自诩博赡,故弄玄虚,引用书目如《空谷传声》、《日札》等,均不知为何人著作,确为子虚乌有者也。且体例亦不善,疏漏殊多。然是书辑录范围尚广泛,往往有他书所未载者,颇有参考价值。其例如释“嫦娥”一条云:“常仪,世传嫦娥奔月事,如《离骚》、《淮南子》、《天文志》具言之,要之非实也。《汉书》:常仪,黄帝占月之官。帝喾四妃,常仪氏其后也。仪叶音娥,如《诗》以‘实惟是仪’叶‘在彼中阿’;‘乐且有仪’叶‘在彼中阿’。《太玄》亦以‘各遵其仪’叶‘不偏不颇’。汉碑凡‘蓼莪’皆作‘蓼仪’,则嫦娥之为常仪明矣。自昔人惑于帝妃常仪氏,遂以嫦娥为女子,而因常仪官在占月,遂以嫦娥奔月附会之。羿妻嫦娥,小字纯狐,亦出纬书,迂怪不足信。”此条遍举述及嫦娥故事各书,复论证嫦娥即常仪,为黄帝占月之官,而奔月之说为附会之辞,于嫦娥故事中尚可备一说。明人于古音之学颇为含混,然“娥”“仪”皆歌韵疑母字,张氏所考不误。《雅俗稽言》有明天启三年(1623年)刊本。日本汲古书院《明清俗语辞书集成》第四辑收入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翰墨大全

    一百二十五卷。宋刘应李(生卒年不详)撰。刘应李自称乡贡进士,生平里籍均不详。此书模仿祝穆《事文类聚》的体例。全书共分二十五门。采摭颇广,但其舛误之处亦较多。内容纷杂,对联套语也纳入其中,尤为秽琐。

  • 浣月楼遗诗

    二卷。清李楣(1819-1883)撰。李楣字月裳。湖南湘阴人。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李星沅之长女。刑部郎中道州何庆涵之妻。翰林院编修何绍基之子妇。星沅及其妻郭氏皆颇能诗,著有《梧笙联吟集》行世。李楣濡染家学

  • 布粟集

    八卷。不著撰人名氏。但自题为布粟子,又自题其号为凤台,不知其为何人。此书八卷,内容采自《管子》至《郁离子》等共八十余家,于每家各摘数语。自序中称虽不足于连篇大观,然终身玩之,愈觉有余味,故曰“布粟”。

  • 词律拾遗

    八卷。清徐本立(生卒年不详)撰。徐本立字子坚,号诚庵,德清(今属浙江)人。道光举人,曾官南江知县。徐本立工于诗词,《词律拾遗》为拾补万树《词律》而作,成于同治十二年(1873)。前六卷为《词律》补调、

  • 读史订疑

    一卷。明王世懋(详见《经子臆解》条)撰。此书乃是王世懋考证之文。书虽以《读史订疑》为名,而所言未必皆为史事。事实上,此书内容涉及考证方志、杂史、农家类事诸方面,应属笔记之流。如“鸿胪涧昆山龙鱼水”条,

  • 唐月令注续补遗

    一卷。续考,一卷。茆泮林撰。茆泮林,字云水,江苏高邮人。茆泮林在刊行《唐月令注》之后,又取《内经》王冰注,校其异同,别纸录出,以补《唐月令注》之遗。凡经文及注中小有差异者,皆载录之,以备参考。续考,则

  • 西河文集

    一百七十九卷。清毛奇龄(1623-1716)撰。毛奇龄,字大可,一字齐于。本名甡,字初晴,又以郡望称“西河”,浙江萧山人。康熙时任翰林院检讨,明史馆纂修等职。通经史及音韵学,擅长骈文,散文,工词,有《

  • 鲁史榷

    二卷。清杨兆鋆撰。兆鋆字诚之,乌程(今浙江吴兴)人。幼而好学,年十三学完《十三经》,次年肄业上海广方言馆。从休宁吴世荣、南海冯峻光、吴川陈兰彬三先生治群经,尤殚力于《左传》,著有《须曼精庐文稿》若干卷

  • 仙居县志

    二十四卷。清王寿颐、潘纪恩修,王棻、李仲昭纂。王寿颐字少潭,永福人,仙居县知县。王棻字子庄,黄岩人,举人。此志光绪二十年(1894)活字本。全书二十四卷首一卷,分为:卷一至卷三地理志,目为沿革、星野、

  • 胡非子

    一卷。周胡非子(生卒年不详)撰。关于胡非子的生平事迹,史书记载极略。汉应劭《风俗通义·姓氏篇》云:“胡非氏,胡公之后有公子非,其后子孙因以胡非为氏。战国有胡非子,著书。”由此可知,胡非是战国时期人。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