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韵英

韵英

一卷。唐元庭坚撰,近人龙璋辑。以《韵英》名书者,隋唐凡三见,一为《隋书·经籍志》所载释静洪《韵英》三卷、一为《唐书·艺文志》所载玄宗《韵英》五卷、一为宋王应麟《玉海·南部新书》载天宝初,陈友元庭坚《韵英》十卷。三书皆已亡佚不传。元庭坚称谓三见,《慧琳音义序》作元庭坚、《南部新书》作陈友元庭坚、《太平广记·鸟类》作陈王友元庭坚,其人均无可考。王国维《天宝韵英陈庭坚韵英张戬考声切韵武玄之韵铨分部考》(《观堂集林》卷八)认为陆法言《切韵》及以其为本之唐人韵书,多用六朝正音,而六朝旧音多存于江左,故唐人谓之吴音。另一系韵书则根据唐时之关中语音,唐人称为秦音。这一类韵书之代表著作即元庭坚之《韵英》,另有天宝御撰《韵英》、张戬《考声切韵》、武玄之《韵铨》等。这些韵书的语音体系及著作方法均与陆韵一系韵书不同。由于音韵之书用于属辞者多,而用以辨声者少,故《韵英》一类韵书亡佚甚早。《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谓“《一切经音义序》云元庭坚《韵英》,则是书撰人为元庭坚。并可证《南部新书》陈庭坚,‘陈’盖‘元’字之误也。”《唐会要》称天宝十四年(755年)四月,内出御撰《韵英》五卷,付集贤院缮写行用云。故唐时玄宗《韵英》流布较广,静洪、庭坚之书遂渐亡佚。庭坚《韵英》为释子所重视,《慧琳音义》、《希麟音义》征引颇多,且所用切语多采自庭坚、张戬之书,与陆韵一系韵书颇有不同。是编为攸县龙璋从《慧琳音义》、《希麟音义》中搜辑而成,刊入《小学搜佚》中,有民国攸县龙氏排印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元四家诗

    二十六卷。明毛晋(1598-1659)编。毛晋原名凤苞,字子九,更字子晋,号潜在。江苏常熟人。明诸生,家富而好施,不出官仕,布衣自处。著有《毛诗陆疏广要》等。是编凡《虞集诗》八卷、《杨载诗》八卷、《范

  • 百泉子绪论

    一卷。明皇甫汸(1498-1582)撰。皇甫汸,字子循,长洲(今江苏省吴县)人。年7岁能作诗,嘉靖八年(一说为四十四年)进士,官工部主事。因名动公卿而沾沾自喜,因此被贬为黄州推官。屡迁至南京吏部稽勋司

  • 元城语录

    三卷,附行录一卷。北宋马永卿(生卒年不详)编。马永卿字大年,扬州(今属江苏)人,曾流寓铅山。据《广信府志》载,知其曾登大观三年(1109)进士。据所作《嫩真子》,知其曾官江都丞、淅川令、夏县令,又称曾

  • 黄帝阴符经

    一卷。旧题黄帝(生卒年不详)撰。黄帝,姬姓,号轩辕氏、有熊氏,少典之子。传说炎帝扰乱各部落,黄帝受各部落拥戴,率领各部落在阪泉(今河北涿鹿东南)打败炎帝。后蚩尤扰乱,他又率领各部落在涿鹿(今属河北省)

  • 辨字通考

    四卷。清王在镐(生卒年不详)撰。在镐字西周,太原(今属山西)人。是编为纠正当时楷书的书写混乱而作。自汉唐以来,帖写迭兴,后人袭之,字学因之以讹;又乡村塾师以及农工商贾,非求简便,即求新奇,参差其画数,

  • 皇明四夷考

    二卷。明郑晓撰。郑晓(1499-1566)。字窒甫,号淡泉,明代海盐(今属浙江)人。嘉靖进士,授职方主事,累官至兵部右侍郎,兼副都御史,总督漕运,熟于边疆掌故,征讨倭寇,颇有声名。以知兵,改石都御史,

  • 呻吟语

    六卷。明吕坤(见《呻吟语摘》)撰。此书上卷为内篇,下卷为外篇。书中所论涉及到“性命”、“伦理”、“修身”、“问学”、“天地”、“治道”、“人情”等方面,多为应时治世之理。如他在书中认为,道为天下古今公

  • 满汉字内务府事宜便览

    一卷。是书为《总营内务府堂现行则例》刊行后,将随办案件中堪为例章的抄录成帙,以备查阅和续纂则例时参用。书共一百四十条,条分满汉,其中有皇太后、皇上、皇后、妃主由园入宫停住大班堂谕,紫禁城冬令小心火烛堂

  • 乐田演义

    四卷二十回(又有十八回刊本)。清徐震(详见《女才子书》)撰。长篇历史演义小说,又名《后七国志》,叙述战国后期燕齐两国互相攻伐的故事,以燕国的乐毅和齐国的田单为中心,故题《乐田演义》。故事开始于燕哙王禅

  • 大宋高僧传

    见《宋高僧传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