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高唐州志

高唐州志

①七卷。明金江纂修。金江字孔殷,浙江义乌人,嘉靖三十二年(1553)任高唐州知州。高唐州志创自天顺四年学正卢瑞,再修于嘉靖元年州守王大化,此志为三修。金江宰高唐州,求而览卢志、王志,芜且梓漫漶不存。遂锐意修志,以卢志、王志为蓝本,证诸经史,参之郡志,旁搜博采,订讹补漏,历时三月而告竣。《高唐州志》嘉靖三十二年刻本。全书七卷,分为:卷一图表,卷二天文志,卷三地理纪,卷四政治述,卷五列传,卷六艺文类,卷七杂述记。此志体裁臻备,记述简括,将一州之典章制度,灿然略备。②十二卷。清刘佑纂修。刘佑字云麓,曲周人,贡生出身,康熙十二年(1673)任高唐知州。刘佑莅任后,公余之暇,即网罗遗事,拟重修志。惜旧志无存,不能循其统绪。后得朱华胤由浙中觅寄故志二册,而脱落漫漶,一半不可识。刘佑获此遗编,稍觉有所依据,以便续加修辑,适朝廷有普纂邑乘之命,乃延集州中耆老,谘询旧闻,采辑新事,遂成新志。《高唐州志》康熙十二年刻本。全书十二卷,分为:卷一地理志,卷二建置志,卷三武备志,卷四田赋志,卷五职官志,卷六选举志,卷七宦迹志,卷八至卷九人物志,卷十至卷十一艺文志,卷十二诗部。此志纲目明晰,体例完备,每志前皆有小序,取材宏丰,论述精审。其不足之处有二,一是艺文志所载太繁,艺文之外,又设诗部一门,殊觉冗杂不伦;二是武备志中仅载兵燹、守城定乱纪略二目,而无兵防等重要条目的记载,殊觉空泛。③十二卷,首一卷。清尤图跃修,李霖臣纂。龙图跃字飞占,天津人,贡生出身,康熙四十八年(1709)任高唐州知州。李霖臣,邑人。龙图跃掌高唐州后,见州志自康熙十二年(1673)知州刘佑重修后,又四十余年未经续修。这期间,风俗淳厚,人物盛起,若不及时增辑,恐将来文献残缺,难以信传后。于是聘请李霖臣为主纂,广搜博采,抚拾见闻,取旧志为蓝本,与中州绅儒,互订详考,凡是正者录之,遗者补之,未尝者续之,宁质勿文,宁简勿繁为准则,历时数月而告竣,《高唐州志》康熙五十一年(1712)刻本。此志分门设类,一如前志。其所增材料极少,仅翻刻刘志,略增数事而已。然旧志中的不足之处,则未能纠正。④八卷,首一卷,末一卷。清周家齐修,鞠建章纂。周家齐字可均,安徽合肥人,举人出身,光绪二十八年(1902)任高唐州知州。鞠建章,州人。高唐州志,自乾隆到道光,屡有增续。周家齐掌高唐州后,时朝廷始行新政,家齐见州志已七十余年未修,即锐意修志,乃征聘鞠建章任笔削之事,广征博考,历时三月而志成。《高唐州志》光绪三十三年(1907)刻本。此志体例,以其纲领条目,基本承袭旧志,无大增损,惟增续近事若干。就其增续者观之,考证极精,记述甚详。其一大特点,在类目中不设志,仅以考、录为纲。不分细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李文恭公行述

    一卷。清李概等撰。此书所述为其父李星沅(1797-1851)事迹。星沅字子湘,号石梧,湖南湘潭人。道光十二年(1832年)进士。历任编修,汉中知府,陕西、江苏巡抚,云贵、两江总督等官。道光三十年(18

  • 事言要元

    三十二卷。明陈懋学(生卒年不详)撰。陈懋学字希颜,福唐(今福建省福清县)人。万历四十年举人。官兵马司指挥。此书分类隶事。凡天部三卷、地部八卷、人部十四卷、事部四卷、物部三卷。取提要钩元之文,以名其书。

  • 说文本经答问

    二卷。清郑知同撰。郑氏生平著述,见《说文浅说》。是书因子弟之问,反复推详以明许书纲领。其大旨是:许君之学至清代而大显,有段氏作注而益昌明,其所阐证于故训经义,贯穿精博处,独有千古,自是绝作,学者取之不

  • 无冤录

    二卷。元无名氏撰。《永乐大典》载有此书,称王与撰。王与生平不详,不知为何许人。作者在《无冤录》中自称曾任过盐官。书中所载多元代至元、元贞、大德年间的官牒条文,又多引《平冤录》、《洗冤录》中的文字。上卷

  • 天地

    天地虽大,其化均也;万物虽多,其治一也;人卒虽众,其主君也。君原于德而成于天,故曰:玄古之君天下,无为也,天德而已矣。以道观言而天下之君正,以道观分而君臣之义明,以道观能而天下之官治,以道泛观而万物之

  • 续说郛

    四十六卷。明陶珽(生卒年不详)撰。陶珽,姚安(今属云南)人。万历三十八年(1610)进士。陶珽鉴于陶宗仪《说郛》所收之书止于元代,遂杂钞明人说部五百二十七种以续之,但其中仍有宋、元人之著作,如卷二宋苏

  • 三关志

    不分卷。清廖希颜修,孙继鲁纂。廖希颜,字若愚,号东雩,湖南茶陵县人,嘉靖进士,先知高安县,后擢工部主事,迁升山西提学,讲学河汾书院,卒于浙江按察使,年仅三十九岁。三关,即山西北部之雁门关、宁武关、偏头

  • 经典释文

    三十卷。唐陆德明撰。德明生于南朝陈,卒于唐贞观初(约550-约630年),吴县(今苏州市)人,其名陆元朗,字德明,以字行世。唐经学家和训诂学家,博通经籍,与孔颖达齐名。历仕陈、隋、唐三朝,隋炀帝时曾任

  • 读书正音

    四卷。清吴方震辑,同里孙溯涯重订。方震字青坛,湖南石门县人,尚著《朱子论定文抄》。卷一录经史中所见之成语,分天文、地理、人物、人事、冠服、器用、宫室、禽兽、通用诸门,逐一纠正读音;卷二录清浊疑混或同音

  • 考定文字议

    一卷。清俞樾撰。俞氏生平著述,见《儿笘录》。卷首有叙言,俞氏引孔子“正名说”论考定文字至关重要,考定文字应专以许氏《说文》为准。是编考定文字大纲有二:一曰正字义,如“逆”为送逆字,而顺逆字必当作“屰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