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

猜你喜欢

  • 北游录

    六册。明谈迁撰。谈迁(1594-1657),原名以训,字观若,明亡后改名迁,字孺木。浙江海宁县枣林人。明诸生,终生未仕。好审古今治乱,熟于历代典故,立志编撰明史。以《明实录》为本,参阅诸家史书,编明代

  • 词余讲义

    一卷。吴梅(1884-1939)撰。吴梅,字瞿安,一字灵,晚号霜崖。江苏长洲(今苏州)人。早年屡试不中,转而致力于诗、古文、词及古乐曲。先后在东吴大学、北京大学、东南大学、中山大学、光华大学、中央大学

  • 钦定皇朝通典

    一百卷。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。又名《清朝通典》。于乾隆三十二年(1767)开始编修,大约完成在乾隆五十一年至乾隆五十二年之间。其编纂目的正如其书总目中所指出的“用以昭示万年”。是书共分九典,分别为

  • 商文毅疏稿略

    一卷。商辂撰。商辂(1414-1486),明浙江淳安人。字弘载,号素庵。正统(1436-1449)中殿试第一,授修撰。郕王监国,入参机务。景泰朝官兵部尚书,吏部尚书,英宋复辟后被黜为民。成化(1465

  • 说文字原集注

    十六卷。清蒋和(生卒年不详)撰。蒋和字仲和,号醉峰,金坛(今属江苏)人。初以太学生充四库书篆隶校对,赐举人,补国子监学正。著作尚有《说文字原表》、《汉碑隶体举要》、《学书杂论》、《学画杂论》等。《说文

  • 福寿阳秋

    无卷数。清魏博(生卒年不详)编。魏博字约之,江宁(今江苏省江宁县)人。他的著述虽然是杂家之作,但内容比较新颖,有特点。《福寿阳秋》是魏博的一部杂纂之作,此书采取前人格言编成,共分五集,首集为劝善篇,第

  • 从政名言

    二卷。明薛瑄(见《读书录》)撰。据瑄《年谱》,宣德元年(1426)四月,瑄服阙至京,上章愿就教职,宣宗特擢为御史,寻差监沅州银场。此书第二条称“吾居察院”,第四条称“余始自京师来湖南”,可见作于奉使沅

  • 山堂琐语

    二卷。明陈霆(详见《唐余纪传》条)撰。此书是陈霆自山西提学佥事归田后所作。此书共二卷,杂引经传,以己意论断。其词意儇薄,如谓盗发魏王之冢而竹书出,盗发楚王之冢而《考工记》出,二盗于发冢则有罪,于诏世则

  • 竹书纪年集注

    二卷。清陈诗撰。诗字愚谷,别号大桴山人,蕲州(今属湖北)人。乾隆进士。官至工部主事。其学问渊博,著作丰富。有《竹书纪年集注》等。诗撰是书,经传合者为多,取春秋内外传及周秦诸子事迹相类似者,与为证明。又

  • 五经总类

    四十卷。明张云鸾(生卒年不详)撰。张云鸾字羽臣,号泰岩,无锡人。此本采五经及《周礼》、《孝经》之语,分门排次。共分为七十二类,分上下二集。自跋谓大要不外经济、学术两端。上集为经济,下集为学术。观其目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