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黄帝阴符经注

黄帝阴符经注

①一卷。唐张果(生卒年不详)撰。张果,据《旧唐书·方伎列传》称,不知何许人,武则天时隐于中条山,往来汾(临汾)、晋(太原)间,时人传说他有长生秘术,武则天遣使召之,诈死未应。唐开元二十一年(733年),有人在恒州(今大同市东)山中见到他,朝廷遣使迎至东都(今河南洛阳),唐玄宗想要将玉真公主下嫁给他,竟大笑不奉诏。后来他恳请还返山中,唐玄宗准其请,放其归山隐居,张果便隐入恒山,不知所终。他的著述除此书外,还有《阴符经辨命论》一卷(已佚)。《黄帝阴符经注》,亦称《阴符经玄解》,又称《阴符经太无传》、《张果阴符经注》。唐人研究《阴符经》者,有李筌等人,且传有李筌自称得《阴符经》于嵩山虎口岩石室之中、于骊山逢老母传授微旨等怪诞之说,故张果在《阴符经注序》中,批评李筌“假托妖巫,妄为注述。”并称“偶于道经藏中得《阴符传》,不知何代人制。”因其“词理玄邈,如契自然”而编之,附己注而成书。张果采用所得无名氏的《阴符传》,参照李筌注本,引用太公、鬼谷子、伊尹等数家之言注解经文,以简明流畅之语,详尽阐述圣人如何运用心智、体察自然之本性,掌握机变、体天用道,进而达到用大义除天下之害,用大仁兴天下之利,用至正措天下之枉,用至公平天下之私的目的。认为《阴符经》主要讲述圣人体天用道之机,照之以心,契之以机,就是《阴符经》的主要含义。此书注文中常引李筌之言并斥之。五代、宋、元以后学者,对张果注本争议无多,但以不同标题录入史书,《旧唐书》、《新唐书》、《宋史》、《通志》等皆有载录。张果注本是继李筌之后最早的注本,与李筌注本并行于世,近古而颇能阐明经旨,迥出于它注之上,是后世研究《阴符经》的重要典籍之一。现存宋《云笈七签》本,明《道藏》本。②一卷。金侯善渊(生卒年不详)撰。侯善渊,金道士,号太玄子,修道于姑射山(今山西临汾西),精通道书。撰有《上清太玄集》、《上清太玄九阳图》、《上清太玄鉴诫论》、《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》、《太上太清天童护命妙经注》、《黄帝阴符经注》等。南宋学者注《阴符经》,常按道、法、术之义分上、中、下三篇。侯氏《黄帝阴符经注》则将三篇合而为一,取经文四百余字本注之,末尾一百多字无注。侯氏主张内著阴灵之性,外契纯一之真;以至真,上通三要之正;以其正,下伏九窍之邪,而达性合纯一之道。注文着重阐述抱一养神,内修至真,使心性与天道纯阳之理相合。其注文简明流畅,颇具文义,非熟研道书者不能为。后世道学者对此注颇为推重,但为注文过简而感不足。清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以道家存目著录此书,标名为《阴符经注》。现存明《道藏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张子全书

    十四卷。北宋张载(1020-1077)撰。张载字子厚,凤翔郿县(今陕西眉县)横渠镇人,学者称横渠先生。嘉祐二年(1057)进士,官至同知太常礼院。因是关中人,其学派称“关学”。为宋理学四大学派之一,与

  • 广释名

    二卷。清张金吾撰。张金吾(1787-1829)字慎旃,别字月霄,小字五十,江苏昭文(今江苏常熟县)人。年二十二补博士弟子员,省试不遇,即绝意仕进。家富藏书,著《爱日精庐藏书志》。另著《金文最》、《十七

  • 别本了庵诗集

    十卷。清王岱(约1654年前后在世)撰。王岱,字山长,号了葊,湖南湘潭人。崇祯年间举人,官随州学政,曾荐举博学鸿词。王岱工诗文,能书画,山水奇变,尤善人物花卉。著有《且园近集》、《且园近诗》、《了葊文

  • 花庵词选

    二十卷。宋黄升撰。黄升字叔旸,号玉林,又号花庵词客。生平见《散花庵词》(辞条)。本书前十卷曰“唐宋诸贤绝妙词选”,所收始于唐李白,终于北宋王昴,后附方外、闺秀各一卷。后十卷曰“中兴以来绝妙词”,始于康

  • 禹贡详略

    无卷数。明韩邦奇(详见《易学启蒙意见》)撰。《禹贡详略》对《尚书·禹贡》加以注释,注语浅近,详略不。据书前著者小引可知,其略者为初学子弟作,其讲说者为举业作,其详释者为进一步研考作。书后蓟门欧思诚跋语

  • 诗经补笺

    二十卷。近人王闿运撰。王闿运有《尚书今古文注》已著录。王闿运在学术研究上主张经世致用,治经以今文为主,然亦不废古文。笺证颇多发明创新之论。如其释《王风·丘中有麻》篇为思郑桓武之贤,诚为有据。然其中也有

  • 金匮钩玄

    三卷。元朱震亨(详见《格致余论》)撰。明戴元礼校补。又名《金匮钩元》、《平治荟萃》。此书为朱氏临证医案之节录,经门人校补,成书于元至正十八年(1358)。论述临床各种病证。卷一、卷二以内科杂证为主,兼

  • 进藏程站

    一卷。清王世睿撰。王世睿,字道存,山东章邱县人,康熙十八年(1679)进士,官泸州知州。雍正十年(1732),奉檄入藏,往返历九个月,因成此书,以记行程。首记自四川打箭炉起行,经襄塘、巴塘、江卡、乍了

  • 静海县志

    ①四卷。清阎甲胤修,马方伸纂。阎甲胤,陕西渭南人,贡生,曾任静海县知县。马方伸,顺天密云人,举人,曾任静海县学训导。静海其志创修于明天启天间,其书藏于县库,然顺治初年损于兵乱。康熙十一年(1872)檄

  • 落颿楼初稿

    四卷。清沈垚(1798-1840)撰。沈垚字敦三,号子敦,浙江乌程(今浙江省吴兴县)人。早年习说文、音韵、名物、训诂,后提倡经世之学,致力于史地研究,以优贡生赴京,代人撰书为生,与徐松、张穆友好,好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