偕
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中华姓府》(63)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台湾多此姓,尤以宜兰、花莲为多(64,68,261)。
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太平图话姓氏综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
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中华姓府》(63)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台湾多此姓,尤以宜兰、花莲为多(64,68,261)。
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太平图话姓氏综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
读音:Gé’ěrgēn【综】清驻防杭州蒙古八旗中有格尔根氏(256)。
读音:Gùyě【源】 见《姓氏考略》(444)。即古冶氏(60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其注“古冶” 引张澍之论云: “当为古冶官之后以为氏。一作古野,又作固野。”
读音:Bāng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河北乐亭有此姓(334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黄骅、香河,甘肃之曲舟,江西之永修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此姓系黄骅等县公安局提供。未详其源,亦未见载於古籍
读音:líng【源】 古有伶人(官名),掌乐之官,以官为氏(60,62)。【变】 一作泠(17,60)。【望】 涿鹿(17,418)。【布】 北京、四川成都等地均有此姓(91)。【人】 伶伦,一作泠伦
读音:hé【源】①春秋时齐地,以地为氏,见《路史》(60)。②为阖姓所改(60,62)。亦见《姓苑》(15,21,24)。 【望】汝南(418)。 【布】台湾台北有此姓(68,261)。 【人】盍著,
读音:kě hóu【源】 代北姓。其先原居渴侯山,因以为氏(70)。【变】 ①一作〔渴俟〕(17,21,62)。②后改为缑氏(9,27,44,60)。或改为渴氏(62)。改为侯氏(7)、纸氏(12,2
读音:Pù/Pwu【源】 见《中华姓府》(63)、《康熙字典》(62,80)。即仆姓。 【望】 河南(418)。
读音:guàn【源】 本毌丘复姓,后去丘为毌(60,62)。【布】 明时蓬州有此姓(19,21)。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音‘冠’。本毌丘复姓,后去丘为毌氏。” 《中文大字典》
读音:Qú相传璩姓源于古代的一种饰品。璩为古人佩戴的一种耳环。璩姓与琚、蘧、遽三姓同源,并存于世。如今琚、璩、蘧、遽四姓主要分布在河南、江西、湖南、安徽、福建等省。璩姓历史人物有璩伯昆,明代桐
读音:Hào【源】 鄗,邑名(故城在今河北柏乡北),以邑为氏,见《姓苑》(15,21,62)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极罕见姓。春秋时晋有鄗地 (在今河北柏乡县),以地名为氏,一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