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音:Xiàng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《汉语大字典》转引 《姓苑》 收载并注此音,未详其源。(按: 《姓氏词典》音xiǎng,不从。)
读音:Lièxiǎnpǔ彝族姓氏。本家族名,原意为用长筏渡江之家。其后分族而为罗、王、李、陈、龙等单姓。
读音:Zhāng【源】 鄣,春秋时小国,故城在今山东东平东鄣城集,后灭于齐。或其后以国为氏(62)。亦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历史上罕见姓氏。当与章姓同源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有载,其注
读音:Tángwù【源】 ①唐兀,辽时部落,以部为氏(24)。②元时色目三十一氏中有唐兀氏(13,57)。【变】 ①后改为李氏(24)。②至清改为唐古(24)。【人】 昔里钤部,唐兀氏,汉姓李,元定宗
读音:Suǒ【源】①古有琐国(故城在今河南新郑北),郑大夫食采之邑,后因氏,见《姓考》(17,60)。②唐时奚人姓。本为部名,后以部为氏(60,242)。【布】四川成都有此姓(91)。【人】琐高,唐开
读音:Hānggā【综】 清镶白旗蒙古护军石景之妻为夯嘎氏(260)。
读音:Ēnjiānsībō景颇族姓氏。瓦切娃时二十六大姓之一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景颇族》 收载,未详其他。
读音:Zhuōduōmù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源出金时女真人姓准土谷氏(23),世居乌噜特(一作兀鲁特)(23,63,260)。【人】 清镶黄旗满洲骁骑校官德之妻为卓多穆氏(260)。历史上少数民族姓
读音:yān【源】 ①傿,䢵姓国,在襄之宜城(故城在今湖北宜城),见《国名记》(80)。②傿,即鄢(故城在今河南鄢陵西北),春秋时灭于郑,因氏,见《路史》(60,62)。罕见姓氏。《姓氏
读音:Kěhán【源】 柔然、突厥、回纥等国君主称可汗,或以此为姓(62)。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及《中国姓氏集》(62)。【变】明清时甘肃临夏土司韩姓,其姓系“可汗”之略称(103)。可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