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戊
【源】 春秋时晋公子大戊之后,见《世本》(4,7,12,17)。【人】 大戊教昭,春秋时原国大夫(7,12,21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注云:“姬姓,晋公子大戊之后也。”此当以名为氏。
《世本》有大戊教·昭(《姓氏词典》引作“大戊·孝昭”),为原之大夫; 战国赵肃侯时有大戊·午,谏肃侯。
【源】 春秋时晋公子大戊之后,见《世本》(4,7,12,17)。【人】 大戊教昭,春秋时原国大夫(7,12,21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注云:“姬姓,晋公子大戊之后也。”此当以名为氏。
《世本》有大戊教·昭(《姓氏词典》引作“大戊·孝昭”),为原之大夫; 战国赵肃侯时有大戊·午,谏肃侯。
读音:chén陶侃母谌氏,今南昌多此姓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》)▲<汉>谌重,南昌人,荆州刺史。<三国吴>谌礼,南昌人,昌书仓部郎中。<明>谌贱生,邵武人,四川按察司
读音:Jiànglí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,其注据《姓谱》云:“即匠丽氏。” 《中文大字典》亦收,其注云: “复姓,即 ‘匠丽’ 也。《史记·晋世家》: ‘闰月乙卯,厉公游匠骊
读音:fěi【源】 见《康熙字典》(62,80)。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蜚氏或为殷纣王之臣蜚廉之后,或即飞氏(62)。历史上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有载。其注“飞”据《潜夫论》云: “即
读音:Xīxiàng【源】 春秋时鲁国西巷敬叔之后,见《姓考》(17,62)。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姓觿》收载; 《中国姓氏大全》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
读音:Hétūlín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,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据《魏书》注云: “一作 ‘纥突陵’。以部落为氏,后改为邻氏。”
读音:Xièbǎi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新元史》 收载,其注云:“即偰百氏。”
读音:Kūchéng【源】 苦成氏,后人或书为枯成氏,见《潜夫论》(63)。
读音:Róng【综】源出不详。上海嘉定(351)、江西宁都(280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左权、山东之龙口、河南之卢氏、江西之永修、广东之高要、贵州之惠水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
读音:Wūlūkè元代蒙古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称:“(元史)《列传》呼图克,乌噜克氏。”
读音:xī xià【源】 西夏为古国名。《穆天子传》:自阳纤西至于西夏氏。是以国为氏(60,63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,其据《穆天子传》注云:“古国名,‘自阳纡西至於西夏氏。’是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