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mì

【源】 ①系自姞姓。商时密侯国系黄帝之裔,亦称密须(故城在今甘肃灵台西50里),为周文王所灭,以封姬姓。密侯国子孙以国为氏(17,62)。或为密须氏所改(60)。②系自姬姓。密康公之后,国为周共王所灭,子孙以国为氏(60,87)。③密,春秋时鲁地,故城在今山东费县北密如亭;又春秋时莒邑,故城在今山东昌邑东南密乡故城。居者或以邑为氏。④安定密氏,系自羌人,见《通鉴》(242)。⑤西夏人姓(24)。⑥云南兰坪兔莪乡若若人之姓(154)。【望】 太原(17,60,418)。【变】 一作〔〕(379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 密忠,汉时尚书(9,17,21)。密聪,明时河南内黄县知县(24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黄骅、辛集,山东之东平、鱼台、平度,山西之太原,江西之宜丰,广东之高要,云南之泸水、陇川、邱北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傈僳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,归 ‘入声’ 部。其源不一:① 《姓氏考略》 注引 《姓氏寻源》 云: “黄帝后有密氏。” ②又引云: “亦出密须氏之后。”郑樵云: “密须氏或去须为密氏。” 密须,商代姞姓国,其地在今甘肃灵台西南。周文王灭之。其后以国为氏,有密须氏,或去须而为密氏,系出姞姓。③又引云: “或密康公之后。”康公。周共王时人,封於密 (其地在今河南密县)。因称密康公。共王灭密,其后或亦以国为氏,此则系出姬姓。④又引云: “诸姓书谓与 ‘虙’同,音 ‘伏’,非。《路史》 谓 ‘伏羲后有密氏。’ 亦误。或以地为氏。”——古有高密、密乡等地,居者或以地为氏。⑤历史上党项人有密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载: “ (西) 夏御史中丞密元礼者是。”

汉代有密忠,官尚书; 宋代有密佑,江西都统;明代有密镛,凤阳同知; 又有密聪,内黄知县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烏迪爾

    读音:Wūdí’èr【源】 明清时黑龙江下流奇勒尔人姓。部分奇勒尔人后融合于赫哲族中(429)。

  • 军车

    读音:jūn chē代北复姓有军车氏。(见《元和姓纂》)

  • 读音:shì【源】 秦时已有室氏,见《帝王世纪》(60,62)。【望】 陇西(17,418)。【布】 江苏武进有此姓(314)。【人】 室昉,辽时南京人,翰林学士,拜相,封郑国公(21,24)。室种,

  • 读音:yú【源】 ①系自风姓。伏羲之裔封于颛臾(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北90里颛臾村),其后有臾氏(6,15,17,60)。②播州(唐置,故治在今贵州遵义)瑶族姓(116)。【望】 太原(17,418)。

  • 鶻提勃悉野

    读音:Gǔtíbóxīyě历史上吐蕃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有载,其注“鹘提悉补野” 曰: “…… 《唐书·吐蕃传》作鹘提勃悉野。”详见“鹘提悉补野”条。

  • 子雅

    读音:zǐ yǎ【源】 ①系自姜姓,春秋时齐惠公之孙公子栾坚之子,公孙灶,字子雅,其后因氏(4,6,12,17,60)。②春秋时鲁季桓子之子武叔灶,亦为子雅氏(6,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

  • 读音:Tàng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江苏高淳(305)、山西汾阳(278)、台湾高雄、云林、台中(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黄骅,山西之大同、临汾等地有分布。此姓系黄骅县公安

  • 读音:Biāo/Biau, Byau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

  • 斗门

    读音:dòu mén陈斗父之后,楚大夫有斗门阳。(见《世本》)舜后有斗门氏。(见《路史》)

  • 琨蒙徹

    读音:Kūnméngchè【综】清时驻防索伦正红旗中有琨蒙彻氏(259,260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