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Yàn

晏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。传说帝颛顼的第五子名晏安,后人便以晏为姓氏。二是源于姜姓。春秋时期的齐国大夫晏弱被分封于晏(今山东齐河西北),他以封地作为自己的姓氏,形成了晏姓的一支。

晏姓起源于春秋时的齐国,在今山东齐河一带得到了发展。历史上晏姓的望族形成于今山东一带。如今晏姓在全国分布较广,尤以湖北、四川、江西等省为多。

晏姓历史人物有晏婴,春秋时齐国大夫。曾奉齐景公之命出使晋国联姻,向晋国大夫叔向预言齐国政权将为田氏所取代。出使楚国时足智多谋,不辱使命,赢得了楚王的尊重。虽至高官,但生活俭朴,在诸侯中享有很高威望。后人收集他的言行编成《晏子春秋》。晏殊,北宋词人,景德初以神童荐,赐同进士出身。生性刚正简朴,自奉清俭。善于发现人才,如范仲淹、欧阳修均出自其门下。

他生平著作相当丰富,其词作擅长小令,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,语言精致婉丽。有作品《珠玉词》。为大家所熟悉的词句如“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”。

晏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三百二十四位。


【源】 ①古帝颛顼之裔陆终第五子晏安,其后以晏为氏,见《世本》(60,62)。②古帝尧臣晏龙,见《山海经》。当为晏氏所自出(60,62)。③系自姜姓。春秋时齐大夫晏弱桓子之后(7,15,17,70)。④土家(387)、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望】 齐郡(17,418),齐国(21,60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27%。尤以湖北、四川、江西等省均有此姓,三省晁姓约占全国汉族晏姓人口82%。【人】 晏称,汉时司隶校尉(21)。


现行罕见姓氏。今江西之宜丰县有分布,汉族姓氏。宜丰县公安局提供。

晏,一般音yàn,亦为现行姓氏,较常见。“”之ān姓,疑乃宜丰一带方音,当与“”之yàn姓同源。可能因方音异读而分姓。参见“” (yàn)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鬬于

    读音:Dòuyú【源】 楚成王之令尹斗榖于菟,字子文,亦称令尹子文,其后因氏(60,62)。【变】 一作〔斗子〕(7),误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 “楚斗谷於菟

  • 莫勒折哷

    读音:Mòlèshéliè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,其据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 注云: “满族姓氏。清同治时宁古塔副都统高福,姓此氏。”“折”,当音zhé,“莫勒折哷”,当即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 所收

  • 費也頭

    读音:Fèiyětóu【源】鲜卑族中一支宇文部之姓,见《唐书·氏系表》(17)。宇文为鲜卑族一支,东汉桓帝时,檀石槐分鲜卑为东、中、西三部,以右北平东至辽东为东部,宇文世为东部大人,后建立北周。 【变

  • 沙達喇

    读音:Shādálǎ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源出金时女真人姓散答氏(23),世居辉发(23,63,180,260)。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。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俱予收载。金代,为女真族

  • 嗢盆

    读音:Wàpén【综】 北魏孝文帝时改代北嗢盆氏为温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9,17,27)。一作温盆(27);而作〔唱盆〕(6),误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文大字典》据《广韵》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

  • 读音:zhàn【源】 ①系自妫姓。春秋时陈国公子完之裔孙书,字子占,其后以字为氏(6,7,9,11,17)。②清镶蓝旗满洲中书六格之妻为占氏(260),此系满洲人姓。【变】 《梦感经》作〔඄

  • 读音:xǐ【源】见《通志·氏族略》(12,15,21,62)。 【变】一作〔憘〕(62)。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中国姓氏汇编》 收载并注此音; 《中文大字典》 引 《万姓统谱》 亦收,

  • 读音:Gǒu《姓氏词典》收载。其注引《姓解》云: “系狗姓分族。”

  • 史叶

    读音:shǐ yè卫顷侯之后,公子史食采于叶,因氏焉。《左传》作史华。(见《通志·民族略·以名为氏》)

  • 梁垣

    读音:liáng yuán【源】 系自姬姓。周毕公之裔新垣衍(衍一作演),移居大梁(故城在今河南开封)之垣(亦作墟),子孙因以为氏(17,60)。【人】 梁垣成,汉时武陵太守(7,21)。历史上罕见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