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Zhā

查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。一是以封地为姓氏,出自姜姓。春秋时齐国君主齐顷公之子封于楂,其后人以封邑为姓氏,后去“”旁为查。二也是以封地为姓氏,出自芈姓。春秋时楚国公族大夫食邑在柤(今湖北南漳西),子孙以邑名为姓氏,古时“柤”与“”通用,是为查姓。三是少数民族姓氏,彝族、傣族、哈尼族、蒙古族都有查姓。

查姓发源于春秋时的齐国(都城在今山东淄博)、鲁国(都城在今山东曲阜)。汉代查姓在山东、山西、河南一带繁衍生息。魏晋南北朝时期,南迁至江苏、江西、安徽等地。南宋时期为躲避战乱,查姓散居于浙江、湖北、湖南、福建等地。明初,查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、山东、北京、天津等地。如今,查姓分布以安徽、江苏为多。

查姓历史人物有查文徽,南唐休宁人。侍后主李煜,官至枢密副使。在讨伐建州王延政时立了大功,升迁为建州留侯。当时,吴越的军队占据了福州,查文徽带领他的军队攻克了福州。入城以后不幸陷于埋伏之中,被俘虏。后来被遣送回去,改任了工部尚书。查继佐,明清之际浙江海宁人,人称东山先生,擅长书画。明末举人,明亡后隐居不出,不再做官,着手编撰《明史》。查士标,清初画家。喜欢收藏商周青铜和宋、元书画,精于鉴别古董、字画。擅画山水,笔墨疏简,意境荒寂,与孙逸、汪之瑞、僧弘仁合称“海阳四家”。

查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三百九十七位。


【音】 查氏本音槎(Chá),宋真宗与龙图阁待制查道,谈及其姓氏时说,宜求音之近而美者而称之,又问其姓之所源,引《春秋》会吴于柤以答,自此改音如柤(Zhā)(11,17)。【源】 ①春秋时楚大夫食邑(或即柤,故城在今湖北南漳西),因氏,见《姓考》(17)。②清满洲人姓。世居沈阳(23)。又,清满洲八旗沙拉氏后改为查氏(180)。③蒙古(369)、土家(387)、彝(130)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望】 济阳、齐郡(17,21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6%。尤以安徽、江苏等省多此姓,约占全国汉族查姓人口85%。【人】 查文徽,后周时工部尚书,为宋时龙图阁待制查道之祖(17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,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获鹿,山东之平度、平邑,甘肃之酒泉,湖北之老河口,云南之泸水、河口、陇川等地有分布。汉族、傈僳族有此姓。《中文大字典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五代时南唐有查文徽,文徽孙道,始徙家海陵 (即今江苏泰县),其后查氏遂为海陵望族。又,《姓氏词典》引王述民 《新编注音千家姓》 亦收,注曰: “今宁夏有此姓。”

一音zhā,亦为现行姓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Xīn辛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。一是以封地名为姓,出自姒姓,夏王启封庶子于莘,建立莘国。后世子孙遂以地命姓,为莘姓。由于莘、辛音近,遂有辛姓。二是出自改姓,黄帝后代高辛氏后改姓辛。三是少

  • 突地

    读音:tū dì【综】 唐时北狄靺鞨酋长突地稽降唐,赐姓李氏,见《唐书》(60,62)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其据《唐书》注云: “北狄靺鞨酋长有突地稽,降唐,赐姓李。”靺鞨,

  • 渴足渾

    读音:Kězúhún《姓氏词典》 据 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收载,其注云: “北魏时代北姓。后改为朱氏。郡望: 河南。”

  • 碩佳

    读音:Shuòjiā【综】 清正黄旗满洲马甲五八泰之妻为硕佳氏(260)。

  • 读音:guì陆终之子会乙之后。(见《风俗通》)祝融之后,妘姓所封,地在溱洧之间为郑武公所灭。(见《说文解字》)

  • 金佳

    读音:Jīnjiā【源】 ①清满洲八旗姓。凡二派,出讷殷江、瓦尔喀等地(23,63,180,260)。②清高宗贵妃金简娣,嘉庆初仁宗命其改入满洲旗,赐姓金佳氏(72)。【人】 金佳多贵,清满洲镶黄旗人

  • 樂尹

    读音:Yuèyǐn【源】 楚昭王以钟建为乐尹,后因氏(6,12,15,17,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本为职官名,郑樵称: “楚昭王以鐘(钟)建为乐尹。”后以官为氏。

  • 色布哩

    读音:Sèbùli【综】 清镶黄旗满洲前锋德森泰之妻为色布哩氏(260)。

  • 阳城

    读音:yáng chéng以所封邑为氏。汉世多此姓。(见《姓氏考略》)▲<汉>阳城延,军匠,封梧侯。

  • 孫布爾

    读音:Sūnbù’ěr【综】 清镶黄旗满洲马甲佟福之妻为孙布尔氏(260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