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Bì

【源】 ①系自姬姓。周文王第十五子高,封于毕(故城在今陕西咸阳北),是为毕公高,其子毕万事晋,乃封于魏,居于毕者以毕为氏(7,9,12,17,60)。②系自任姓,见《世本》(3,11)。③北魏孝文帝时改出连氏为毕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7,12,60)。④西域毕氏,本毕国胡人,以国为氏(70)。匈奴屠各族亦有此姓(242)。⑤达斡尔族毕力央氏,汉姓为毕、杨(189)。⑥赫哲族毕拉氏,汉姓为毕(186,187)。⑦彝(130)、满(344)、蒙古(344,369)、土家(387)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望】 河间、河内、东平、太原(17,21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11%。尤以山东、河南、黑龙江等省多此姓,三省毕姓约占全国汉族毕姓人口70%。【人】 毕谌,三国时东平别驾(15,21)。毕众敬,北魏时须昌人,累官散骑常侍、兖州刺史,赐东平公(61)。


现行常见姓氏。分布很广: 今北京,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尚义、黄骅、阜平,山东之平邑、龙口,山西之太原,湖北之监利,江西之金溪、崇仁,广西之田林,广东之吴川,云南之河口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; 汉、彝、土家、回、满、鲜、赫哲、达斡尔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始封于此,其子文,事晋,乃封于魏,居于毕者,以毕为氏。”此当系出姬姓,以国为为氏。②据 《魏书·官氏志》 载: “出连氏改为毕氏。” 出连,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乃北魏姓。(按: 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以 “出连”为夏姓,误。) ③当代赫哲族之毕氏,为毕拉氏所改。“毕拉”为氏族名,或以为姓。后改为单姓“”,盖取 “毕拉” 之首音所得。④或为达斡尔族毕力央氏所改,亦取毕力央之首音而得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高達瑪

    读音:Gāodámǎ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鄂尔多斯(23,63,260)。清代蒙古族姓氏。世居鄂尔多斯地方,乃蒙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

  • 飂安

    读音:liù ān飂叔安之后。(见《路史》)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亦收,其注据《路史》 云:“源于己姓。飂叔安之后。”飂, 国名, 或音liù; 安,君名

  • 莊余

    读音:Zhuāngyú【综】源出不详。或由庄、余二单姓所合成。台湾彰化有此姓(68,261)。

  • 有熊

    读音:Yǒuxióng【源】 黄帝开国于有熊(故城在今河南新郑),因以为氏,见《姓源》(15,17)。 【望】高阳(17,418)。《姓氏词典》收载,其引 《姓源韵谱》 注云:“以地名为姓氏。‘黄

  • 四飯

    读音:Sìfàn【源】 相传为商纣王时贤人四饭缺之后,以官为氏(6,7,12,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四饭缺之后也。” 此以官为氏。

  • 庶长

    读音:shù zhǎng秦爵,后以为氏。(见《元和姓纂》)庶长氏,秦爵也。《左传》:秦庶长鲍、庶长武、庶长无地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爵为氏)

  • 克依克哷

    读音:Kèyīkèliè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三姓(23,63,180)。【变】 亦作〔克衣克勒〕(18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三姓地方 (即今黑龙江之依兰县)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

  • 哩木素

    读音:Līmùsù【综】 清正蓝旗满洲马甲鳌锦之妻为哩木素氏(260)。

  • 烏德恩

    读音:Wūdé’én【源】 明清时黑龙江下流奇勒尔人姓。部分奇勒尔人后融合于赫哲族中(429)。

  • 读音:Chán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7)。【布】 浙江上虞(279)、甘肃临泽(352)、广西北流(62)、江苏江阴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禅国荣,清时江苏萧县主簿(23,63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