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huáng

【源】 ①相传为古代三皇之后,因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12,15,60)。三皇之说不一:一曰天皇、地皇、人皇,二曰伏羲、女娲、神农,三曰伏羲、神农、祝融,四曰燧人、伏羲、神农。 ②系自子姓。春秋时宋戴公之子充石,字皇父,为宋司徒,其孙南雍邮以王父字为皇父氏,或去父称皇氏(9,11,12,15,17)。盖古者冠字,而六十称父,别为两氏,于理有稽(7)。 ③春秋时郑公族亦有皇氏,见《姓考》(17,62)。 ④彝族姓(130)。【望】 吴郡(17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 皇瑗,春秋时宋司徒(7)。皇象,三国时江都人,累官青州刺史(21,60)。


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东之鱼台、昌乐、平邑,山西之太原,内蒙古之乌海,甘肃之永登,云南之河口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。①郑樵注引 《风俗通》 云: “三皇之后,因氏焉。”“三皇”,传说中的三位远古帝王,所指不一。或云: 天皇、地皇、人皇; 或云: 伏羲、女娲、神农; 或云: 伏羲、神农、祝融; 或云: 燧人、伏羲、神农。郑樵将其归 “以爵为氏”之列,欠妥。远古之时断无此爵。②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 “出自子姓,宋戴公子充石字皇父 (按: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 引作 “宋戴公充石,字皇父……”,误。) 其孙以王父字为皇父氏,或去 ‘父’ 称‘皇’ 氏。”

春秋时郑有大夫皇颉、皇辰、皇戌; 宋有皇野;齐有皇士; 汉代有皇初平; 南朝梁有皇犬子; 隋代有皇冲; 宋代有皇镇,嘉熙进士; 明代有皇言村,稷山尹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卡姆

    读音:Kǎmǔ门巴族姓氏。本氏族名,属历史上之父系氏族。后以为姓。见 《中国人的姓名·门巴族》。

  • 折兰

    读音:zhé lán匈奴姓。合短兵杀折兰王。(见《汉书·霍去病传》)

  • 哈答吉

    读音:Hǎdájí【源】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哈答吉氏(13)。【变】 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哈塔锦〕(24)。元代蒙古族姓氏,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收载; 《续通志·氏族略

  • 读音:hāo【源】蒿,春秋时齐地(故城在今山东泰安南蒿里山麓),以地为氏(60,62)。亦见《姓苑》(9,11,12)。 【望】渤海(17,418)。 【布】安徽淮南(362)、河北三河(285)、河

  • 读音:wù【源】 鲜卑人姓,见《后汉书·南匈奴传》(60,62)。北魏时蠕蠕(即柔然,参见蠕蠕姓)部人姓(242)。【变】 亦称〔勿地延〕、〔乌地延〕氏(425)。【人】 勿地延,北魏时蠕蠕部帅率众降

  • 读音:yǐn【源】 ①引为夏时侯国,子孙以国为氏(21)。亦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 ②春秋时鲁公族之后有引氏,见《路史》(17,60)。 ③北魏孝文帝时改代北古口引氏为引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6

  • 读音:Miè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现代罕见姓(91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甘肃之酒泉有分布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新元史》 亦收,其注称: “元有灭里”。未详其他。

  • 呼吉

    读音:Hūjí现行罕见复姓。今山西之太原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Zhí【源】 系自嬴姓。嬴秦之后有絷氏(17,62)。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,其注引 《姓觿》 云:“赢秦之后。”此当系出赢姓。

  • 園公

    读音:Yuángōng【源】 汉时商山四皓有东园公,后有园公氏(9,63)。按东园公为汉时商山四皓之一,史失其名,《字汇》以园公为姓,非(80)。据张澍考证,园公名庚,襄邑人(26)。《陈留传》作圈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