舒庸
【源】 舒庸,周时国名,偃姓,春秋时灭于楚,子孙因以为氏,见《姓考》(17,62)。舒庸,故城在今安徽舒城,庐江二县境(87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乃舒氏之族。《姓氏词典》亦收,其据《姓觿》注云:“以国名为姓氏。源于偃姓。舒庸,周代国名,故址在今安徽舒城县境。”
【源】 舒庸,周时国名,偃姓,春秋时灭于楚,子孙因以为氏,见《姓考》(17,62)。舒庸,故城在今安徽舒城,庐江二县境(87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乃舒氏之族。《姓氏词典》亦收,其据《姓觿》注云:“以国名为姓氏。源于偃姓。舒庸,周代国名,故址在今安徽舒城县境。”
读音:Huò【源】 ①黄帝之臣货狐之后。一作化狐,化即古货字(60,62)。亦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②彝族姓。四川德昌彝族有鼠氏族,其汉姓译为货。因鼠在四川方言中称耗子,其谐音为货,乃以货为姓(1
读音:Pān【源】 同藩。见《姓谱》(17)、《千家姓》(418)、《字汇》(86)。【望】 荥阳(418)。【人】 籓俊,明时保宁人,清远令(19,21)。
读音:Qiūlǘ【音】 亦音秋闾(Qiūlǘ)、陬闾(Zōulǘ)(60,62)。【源】 春秋时徐偃王之食邑取虑(故城在今江苏睢宁西南),因氏(6,7,12,60)。【布】 唐时临淮郡有此姓(6,7,
读音:Kētè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叶赫(23,63)。【人】 科特讷尔德,清正蓝旗人,世居叶赫,顺治中征浙江有功,授云骑尉(23,63)。清代蒙古族姓氏,乃清代蒙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
读音:Yáo【综】源出不详。河北三河(285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上海、江西之新馀、四川之成都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姓谱》亦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yě lǜ【综】 唐时党项部姓,见《唐书》(60,62)。《宋书》作〔野乱〕(54)。罕见复姓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亦收,其据《唐书》注云: “党项以姓别为部落,有野律氏。”
读音:Yī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北京、四川成都等地均有此姓(91)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罕见姓,现代北京、成都有。”未详其源。
读音:hùn【综】 汉时蔡邕《处士圂叔则铭》:伊汉二十有一世,处士有圂典,字叔则者(21,81,86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收载。其注引 《蔡中郎集·处子圂叔则碑》: 伊汉二十有一世,处士有
读音:Yuán袁姓的来源主要三个。一是出自轩辕黄帝。轩辕氏,又称玄袁氏。轩辕氏始以有熊之墟(郑州或开封)为都,所居之地,后称为袁邑。其后裔遂以邑为姓氏,称袁氏。二是出自少数民族。少数民族如
读音:Ōuqí现行彝族姓氏。与 “欧其” 同,或作“偶琪”。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。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。或改从单姓 “欧”,盖取 “欧琪” (欧其、偶旗) 之首音,谐以汉字“欧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