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cháng

【源】 ①周敬王大夫苌弘食采于苌(故城在今河北固安西北),其后子孙以邑为氏(9,12,15,17,60)。②蜀之夷侯有苌氏,见《张禅题名碑》(60,62)。【望】 魏郡、东平(15,17,21,418)。【布】 台湾台北、桃园、屏东(64)、江西定南(407)、北京、河北无极、河南郑州、陕西渭南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苌奴、三国时袁术将(11,17)。苌孕秀,清顺治乙未进士(23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、介休、临汾,湖北之老河口,广东之乳源,云南之通海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“ 《左传》 周大夫苌弘之后。望出魏郡东平。” 此以名为氏。②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张禅题名碑》 云: “蜀之夷侯有苌氏。” ③或为苌伯氏所改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注 “苌伯” 云: “……后简为姓 ‘苌’。”

唐代有苌凤,制笔工匠; 后唐有苌从简,陈州人,河阳三城节度使; 明代有苌辉,成化举人; 清代有苌仕周,乾隆进士,宜君知县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bì【音】 亦音佛Fú(7,9,17)。【源】春秋时晋大夫郤至之车右茀翰胡之后(7,26,60)。【变】一作佛(7,60)。【望】河东(17,418)。【布】山东济阳有此姓。【人】战国齐宣王时有

  • 日律

    读音:rì lǜ【源】 鲜卑族姓,见《魏书》(60,62)。历史上鲜卑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据《魏略》注云: “鲜卑有此姓。”未得其详。

  • 读音:Dǐ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河北三河有此姓(285)。罕见姓氏,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熊倉

    读音:Xióngcāng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台湾台北有此姓(68,261)。

  • 读音:diāo【源】 ①夏禹之后有凋氏(8,60,62)。②或出于雕氏(91)。【布】 大陆有此姓(91)。【人】 凋成,东晋时后赵石遵部将(7)。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其注据 《路史》云

  • 紇石烈

    读音:Héshíliè【源】 ①金时女真人姓(60,62)。系辽时部落,以部为氏(57,71)。②清满洲人仍有此姓(260)。【变】 ①后改为高氏、卢氏(71)。②亦作〔乞石烈〕、〔剋石烈〕、〔克石烈

  • 琿布理

    读音:Húnbùlǐ【综】清镶蓝旗满洲马甲额特黑之妻为珲布理氏(260)。

  • 读音:Héng衡姓主要源于姬姓伯禽后代有公子衡,其子孙以祖上名字命氏。如今衡姓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。衡姓历史人物有宋朝人衡贡,擅长写文章,文章辞藻华美,名冠当时。衡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三百四十七位

  • 读音:Yāng【综】 清严如熤《苗防备览》载,杨瑞附生母秧氏被苗戕,瑞奋救无及,投塘死(80)。今汉、苗(135)等民族均有此姓。亦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【布】 湖南吉首(旧名乾城)(62)

  • 奇斤

    读音:qí jīn【源】 北魏时蠕蠕别部有奇斤氏(12,27,60)。【变】①归中原后改姓奇氏(7,17,27,60)。②一作〔奇片〕(76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其注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