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Yán

言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源自言偃。春秋时,孔子弟子言偃,曾任武城宰,影响很大,后代遂以其名为姓。二是战国时,韩国公族桓叔后人中,有以韩言为姓者,后简化为言姓。

言氏发祥于江南地区,望族居于汝南郡(今河南中部偏南和安徽淮河以北地区)、吴郡(今江苏长江以南一带)。

言姓历史人物有言偃,是孔子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,七十二贤人之一,后人称之为“言子”。

言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五百零三位。


【源】 周有言肇之鼎,见《宣和博古图》(60)。可见周时已有此姓。【望】 汝南(17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以江浙多此姓。【人】 言偃,春秋时吴人,孔子弟子(6,9,12,60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上海之松江、河北之景县、山东之平度及昌乐、山西之太原、河南之卢氏、广西之田林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《姓氏考略》据《博古图》注云:“周有言肇之鼎”,言肇,为言氏最早被记载者。②郑樵注云:“孔子弟子言偃,字子游。望出汝南。”“今江苏常熟、山东之邹平多此姓。”言偃,春秋末人,或与言肇不同源。③王符《潜夫论》曰:“桓叔之后有言氏,韩后,姬姓也。”

明代有言芳;清代有言友恂;今有言菊朋、言慧珠,京剧表演艺术家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xún【音】 郇氏有环、寻二音,且源出不同。参见郇(Xún)姓。【源】 见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(7,12)及《康熙字典》(80)。【望】 绛州,见《广韵》(86)。【布】 宋时淮南(7,26)、清

  • 别速歹

    读音:Biésùdǎi元代蒙古族姓氏,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收载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译作“伯苏岱”。

  • 公输

    读音:gōng shū公输氏,鲁公输般之后也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字为氏》)

  • 白斯琿

    读音:Báisīhuī【综】 清镶白旗蒙古马甲占住之妻为白斯珲氏(260)。

  • 堅昆

    读音:Jiānkūn【源】 本姓李,出自老子。黠戛斯,汉称坚昆,魏晋间称结骨,唐称黠戛斯,分布在叶尼塞河上游,为中国境内柯尔克孜族与吉尔吉斯人之先民,有坚昆氏,居贺兰山下,自云李陵之后(60,62)。

  • 麥丘

    读音:Màiqiū【源】 春秋时齐桓公至麦丘(故城在今山东商河西北),麦丘老人年八十三,祝桓公寿,公封之麦丘,其后因以为氏(6,9,12,17。60)。【变】 一作〔麦邱〕(6,17)。【望】 齐郡(

  • 聞佳

    读音:Wēnjiā【综】 清正红旗蒙古牲丁德璘之妻为闻佳氏(260)。

  • 邱林

    读音:Qiūlín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后改为邱氏。一作“丘林”。

  • 楚爾吉爾

    读音:Chǔ’ěrjí’ěr【综】清正红旗满洲闲散呼栗保之妻为楚尔吉尔氏(260)。

  • 伊伯格勒岱

    读音:Yībógélèdài元代蒙古族姓氏。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; 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(中华书局版)作“颜不草歹”(按:草,疑为“革”之误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