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Jiǎ

贾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国名为姓氏,源于姬姓。周康王封唐叔虞少子公明于贾(今山西襄汾西南),号为贾伯。春秋时,贾国为晋所灭,贾伯公明的后裔以国为姓氏,称贾氏。二是以采邑为姓氏,为狐偃之后。狐偃之子狐射食采于贾,后为贾氏。

贾姓最初发源于今山西襄汾西南,先秦时开始进入今河南、山东等省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,贾姓南迁,辗转分布于江浙各地。唐末,贾姓再次南迁,进入福建、广东、湖北等省。元明清时期,贾姓人不断迁徙、发展播迁,后来有人移居于海外。如今,贾姓尤以山西、河北、四川为多。

贾姓历史人物有贾谊,西汉政论家、文学家。勤奋博学,善文章,文帝初招为博士。任长沙王太傅时渡湘水而作《吊屈原赋》。所著政论文《过秦论》《陈政事疏》《论积贮疏》等世代传诵。贾逵,东汉经学家、天文学家。一生著述颇多,后世称为“通儒”。贾思勰,北魏农学家,他的《齐民要术》一书,系统地总结了汉以来北方农业生产经验和技术知识,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农业著作。贾岛,唐诗人。作诗刻苦求工,注重锤炼词句,有“二句三年得,一吟双泪流”之说。相传他欲改“僧推月下门”句的“”为“敲”,苦思时以手作推敲之势,闯入京兆尹韩愈的仪仗,韩愈为之商酌,决用“敲”字。“推敲”一词,即由贾岛而来。

贾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一百三十七位。


唐叔虞少子公明,康王封之于贾,为晋所灭,以国为氏,本自周贾伯之后,望出武威。(见《元和姓纂》)

系出姬姓,康王封唐叔虞少子公明于贾,为附庸,谓之贾伯,后以为氏。(见《姓苑》)

▲<汉>贾谊,洛阳人,辞赋家。<唐>贾岛,范阳人,诗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傅察拉

    读音:Fùchálā【综】 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傅察拉氏(256)。又,锡伯族有富察拉氏,后改为富、福二氏(201,433)。〔富察拉〕似即傅察拉之异译。疑即富察氏。

  • 娥陵

    读音:Élíng【源】 女娲氏臣娥陵氏之后,见《姓苑》(17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 收载;《姓氏词典》 据 《姓苑》 亦收,其注云:“以祖辈名

  • 史桑

    读音:Shǐsāng【源】 春秋时卫公族有史桑氏,见《路史》(17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引《中国姓氏集》收载;《姓氏词典》亦收,其据《路史》注云:“源於姬姓,出自卫公族。”

  • 读音:Xūn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现代罕见姓(73,91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冉相

    读音:rǎn xìng【源】 古圣王有冉相氏,见《庄子·则阳篇》(11,17,21,60)。亦见《路史》(4)。或系《庄子》虚构人物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据《庄子》注云: “古圣

  • 读音:Hú【源】 或系鹘也氏、鹘屈氏所改(62)。亦见《中日姓氏汇编》(401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金史》 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注称:“金有鹘谋琶、鹘鲁补、鹘实答。”未详其源。

  • 來纖

    读音:Láixiān【源】 春秋时楚公族中有来纤氏,见《路史》(17,62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觿》 收载; 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 亦收,其注云: “极罕见复姓。”未详其源

  • 恒滾

    读音:Hénggǔn【综】 景颇族姓。属浪速支系,居云南潞西三台山,汉姓为金(168)。

  • 也斯褒

    读音:Yěsībāo【源】 鲜卑族姓,见《姓觿》(17,62)。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,其据 《姓觿》 注云:“鲜卑姓。”未道其详。

  • 朶爾只

    读音:Duǒěrzhī《姓氏词典》有载。其注 “朵儿只”云: “又作朵尔只。见 《明史·卷三二七》,明有朵儿只·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