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
【源】 古有集国(故城在今四川南江),后以国为氏(17,62)。【望】 外黄(17,418)。【布】 四川德昌(333)、中江(345)、甘肃永昌(392)、浙江余姚(389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集一,汉时外黄令(1,7,9)。集守节,宋时幽州人,衡州都监(15,21)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、阳泉、运城、临汾,浙江之余姚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 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归 “入声”部。未详其源。
汉代有集壹,外黄令; 宋代有集守节,衡州都监。
【源】 古有集国(故城在今四川南江),后以国为氏(17,62)。【望】 外黄(17,418)。【布】 四川德昌(333)、中江(345)、甘肃永昌(392)、浙江余姚(389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集一,汉时外黄令(1,7,9)。集守节,宋时幽州人,衡州都监(15,21)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、阳泉、运城、临汾,浙江之余姚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 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归 “入声”部。未详其源。
汉代有集壹,外黄令; 宋代有集守节,衡州都监。
读音:Yīlǎ满族姓氏。汉意为 “黍”,以为姓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满族》有载,当即 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所收之“伊喇” 氏,世居三姓地方,即今黑龙江之依兰县。后或改为单姓刘、王、肖、李、黄等。
读音:Báiláng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北史》 收载。注云: “南北朝有白郎久同。”未详其他。
读音:Mí【音】 旧音你(Nǐ)。【源】 ①生称父,死称考,入庙称祢。父庙为祢,此从父而别氏也(12,21,60)。②百济国有祢姓(60,62)。【望】 平原(17,418)。【布】 山东五莲(290
读音:Kūn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姓苑》 收载。未详其源。(按:琨,美玉,疑即以此为姓。)
读音:yè【源】 ①见《姓苑》(15,24)。相传古有术士,善于炼化,能作汤液,后代因以为氏(7,11,17,21,60)。②液,县名,故城在今山东掖县。以邑为氏(7)。【望】 河南(17,60,41
读音:Fū’ěrjí【综】 清正红旗蒙古马甲丰阿拉之妻为富尔吉氏(260)。
读音:Lièlètè【综】清蒙古正红旗中有埒勒特氏(259)。
读音:Ěrwò【综】 彝族姓。属蒋拉家支,居云南永胜(375)。
读音:gēn mù【源】系自曹姓。根牟小国,在琅邪阳都县东之牟乡(在今山东汶水境),春秋时鲁宣公取其国,子孙氏焉(7,11,24,60)。 【人】根牟子,周时人,善著书(21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续通
读音:Jǐ【综】源出不详,见《中日姓氏汇编》(401)。《姓氏词典》收载。其注云:“《史记·卷四十五》有虮虱。”未详其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