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纪昀
纪昀jǐyún(1724年6月--1805年2月),字晓岚,一字春帆,晚号石云,道号观弈道人。历雍正、乾隆、嘉庆三朝,因其“敏而好学可为文,授之以政无不达”(嘉庆帝御赐碑文),故卒后谥号文达,乡里世称文达公。在文学作品、通俗评论中,常被称为纪晓岚。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,政治人物,直隶献县(今中国河北献县)人。官至礼部尚书、协办大学士,曾任《四库全书》总纂修官。代表作品《阅微草堂笔记》。
- 荀昶
字茂祖,颍川颍阴人。生平事迹不详,仅知他在元嘉初(公元四二四年左右)以文义至中书郎。昶著有文集十四卷,(《隋志注》作十五卷。此从《隋书志》及《两唐书志》)传于世。
- 魏燮均
魏燮均(1812~1889)原名昌泰,字子亨,又字伯阳、公隐,另号耕石老人,又号芷,老农,别号铁民、九梅居士。出生于铁岭(今辽宁省铁岭市)城南八里庄,1848年移居红杏村(今铁岭县千户乡红杏屯)。咸丰年间府学贡生,清代铁岭田园诗人、书法家。魏燮均“此身不为事王侯”,两年后,他离开金州返回故里,始终怀才不遇,在贫困落拓中度过一生。著有《香雪斋笔记》、《梦梅轩杂著》、《荒史纪闻》、《采遗集》、《嗣响唐音集》、《九梅村诗集》等诗作,可惜大多已失传。1889年,魏燮均故去,终年77岁。
- 宗元鼎
(1620—?)江苏江都人,字定九,号梅岑、香斋,别号东原居士、小香居士。酷嗜梅花。隐居不仕,力耕而食,名其堂为“新柳堂”。诗宗温李。康熙十八年贡太学,部考第一。铨注州同知,未仕。有《新柳堂诗集》、《芙蓉集》、《芙蓉词》。
- 杨士奇
杨士奇(1366~1444),明代大臣、学者,名寓,字士奇,以字行,号东里,谥文贞,汉族,江西泰和(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)人。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,兼兵部尚书,历五朝,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,首辅二十一年。与杨荣、杨溥同辅政,并称“三杨”,因其居地所处,时人称之为“西杨”。“三杨”中,杨士奇以“学行”见长,先后担任《明太宗实录》、《明仁宗实录》、《明宣宗实录》总裁。
- 周野斋
阳榖人,字晋仙,号方泉,又号野斋、山楹。与姜夔等相唱和。曾官溧阳县丞。有《方泉先生集》。
- 宗庆
宗庆,字韵卿,会稽人。稷辰女,青田端木百禄继室。有《古欢室诗稿》。
- 王翛
(1133—1207)涿州人,字翛然。熙宗皇统二年进士。由尚书省令史除同知霸州事。章宗时累官定海军节度使。性刚严,临事果决,吏民惮其威,虽豪右不敢犯。
- 李格非
李格非(约1045~约1105年)北宋文学家。字文叔,山东济南历下人,女词人李清照父。李清照《上枢密韩公诗二首》诗序中称“父祖皆出韩公门下”,可知其父祖辈皆为“蚤有盛名,识量英伟”(《宋史·韩琦传》)的学士韩琦的门下士。幼时聪敏警俊,刻意于经学,著《礼记说》数十万言。宋神宗熙宁九年(1076年)中进士,初任冀州(今河北冀县)司户参军、试学官,后为郓州(今山东东平)教授。宋代有兼职兼薪制度,郡守见他清贫,欲让他兼任其他官职,他断然谢绝,表现了廉洁清正的风节。
- 马怀素
马怀素(659―718),字惟白。润州丹徒(今江苏镇江)人。寓居江都,少师事李善。家贫无灯烛,昼采薪苏,夜燃读书,遂博览经史,善属文。举进士,又应制举,登文学优赡科,拜郿尉,幼时家境贫寒,苦读经史。擢进士第,累迁御使。开元初,为吏部侍郎,加银青光禄大夫,累封常山县公。兼昭文馆学士,四迁左台监察御史。有诗作《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酒字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