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诗词古文>邓剡生平

邓剡生平介绍

邓剡(1232-1303),字光荐,又字中甫,号中斋。庐陵人(今江西省吉安县永阳镇邓家村)。南宋末年爱国诗人、词作家,第一个为文天祥作传的人。他与文天祥、刘辰翁是白鹭洲书院的同学。>>查看邓剡的诗词古文

生平

  邓剡 景定三年(1262)进士及第,后隐居在家。左丞相江万里多次要他出来做官,他都谢绝。而文天祥起兵勤王,他却举家参加。后来家中老幼12口死于广东香山兵燹。他抑制家破人亡的个人悲痛,毅然跋山涉水,奔赴抗元前线。祥兴元年(1278),任礼部侍郎,二年(1279),厓山海战时,陆秀夫抱帝赴海死,邓剡也悲愤投海,但两次都被元兵捞起。张弘范劝降,被拒绝,于是将邓剡和文天祥一同押送元都燕京。邓因病重被留在金陵就医。文天祥在柴市英勇就义后,邓剡不忘友人的重托,怀着极其悲痛而又崇敬的心情,撰写了《文信国公墓志铭》、《信国公像赞》、《文丞相传》、《文丞相督府忠义传》,以及《哭文丞相》、《挽文信公》等诗,向人们介绍了文天祥的生平事迹,颂扬了文天祥为国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不渝的民族气节。

  邓剡是庐陵诗派、庐陵词派的代表作家之一。他的诗造诣很深,风格“浑涵有英气,锻炼如自然”。所著《续宋书》、《德祐日记》、《填海录》、《东海集》、《词林纪事》等书,惜已失传。不过在《文山先生全集》中,文天祥保存了邓光荐《驿中言别》、《行宫》、《满江红·和王昭仪题壁》、《浪淘沙·秋旅》、《送行三首》等诗词,今有《中斋词》一卷行世。(李建兰)

  景定三年(1262)进士,为文天祥门友。剡以诗名世,江万里屡荐不就,后随天祥赞募勤王。宋末,元兵至,携家入闽。端宗即位,广东制置使赵潽晋辟为斡办官,荐除宣教郎、宗正寺簿。祥兴元年(1278)六月,从驾至硅山,除秘书丞,兼权礼部侍郎,迁直学士。宋亡,投海者再,元兵打捞之,不得死。元将张弘范礼致之,与文天祥同押北上,舟中唱和。有诗集名《东海集》,天祥为序。至建康以病留,天祥赋诗别之。久之,得放归。张弘范卒后,其子张珪袭父职,于至元十九年(1282)迎邓剡师事之二十三年(1286),程钜夫以侍御史行台至金陵,邓剡有《烛影摇红》词贺其得子。

  卒于大德七年。

  邓光荐撰有《中斋集》、《东海集》、《续宋书》等,不传。有《中斋词》一卷,今人赵万里收入《校辑宋金元人词》中。文散见《文山先生全集》("附录")等书,诗散见《吴礼部诗话》、《天下同文集》、《庐陵县志》等书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苻朗

    十六国时前秦略阳临渭人,氐族,字元达。苻坚从兄子。为青州刺史,封乐安县男。降晋,加员外散骑侍郎,以性好忤物,为王国宝所谮,被杀。有《苻子》。

  • 雷渊

    (1184—1231)金应州浑源人,字希颜,一字季默。幼孤,入太学,发愤读书。有文名。卫绍王至宁元年词赋进士。摄遂平县事。击豪右,发奸伏。累拜监察御史,弹劾不避权贵,所至有威誉。至蔡州,杖杀五百人,时号“雷半千”。后迁翰林修撰。

  • 李颀

    李颀(690-751),汉族,东川(今四川三台)人(有争议),唐代诗人。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。开元十三年进士,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,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,风格豪放,慷慨悲凉,七言歌行尤具特色。

  • 张琚

    张琚(一六〇八-?),字居玉。程乡(今梅州梅县)人。明思宗崇祯十二年(一六三九)举人。隐居不仕,与李楩诸人为烟霞四友。学者称为旋溪先生。有《旋溪集》。清光绪《嘉应州志》卷二三有传。

  • 李应祯

    李应祯(1431—1493)明代官员、书法家。初名甡,字应祯,以字行,更字贞伯,号范庵。南直隶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。景泰四年举人,选授中书舍人,迁南兵部郎中,以南京太仆少卿致仕,人称李少卿。书宗欧阳询,平正婉和,清润端方,自成一家。

  • 晁冲之

    晁冲之,宋代江西派诗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字叔用,早年字用道。济州巨野(今属山东)人。晁氏是北宋名门、文学世家。晁冲之的堂兄晁补之、晁说之、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。早年师从陈师道。绍圣(1094~1097)初,党争剧烈,兄弟辈多人遭谪贬放逐,他便在阳翟(今河南禹县)具茨山隐居,自号具茨。十多年后回到汴京,当权者欲加任用,拒不接受。终生不恋功名,授承务郎。他同吕本中为知交,来往密切。其子晁公武是《郡斋读书志》的作者。

  • 姚卞

    字伯善。嘉禾人。状元。宋代词人。姚卞为宋仁宗时秀才,他父母双亡,生性聪明,好读史书,尤好扶剑谈兵,一度在外祖家教书度日。一天,有人寄书来,是父亲的故交成都安抚使特邀他前去求学。到成都之后,姚卞没有去游山玩水,他仰慕诸葛亮的罕世之才,专心苦读,广博群书。第二年朝廷科考,姚卞应试有如神助,登进士第一甲第一名。姚卞高中状元后官至参政知事一职。年老时无疾而终。

  • 余玠

    余玠(1199年1月6日-1253年),字义夫,号樵隐。金水芳山(今属浙江省开化县)人。南宋名将。宝祐元年(1253年),宋理宗听信谗言,召余玠回朝。余玠闻召不安,暴卒于四川。理宗为其辍朝,特赠五官。

  • 商挺

    商挺(1209—1288)元散曲家。字孟卿,一作梦卿,号左山老人。曹州济阴(今山东曹县)人。年二十四,北走与元好问、杨矣游。东平严忠济辟为经历,出判曹州。蒙古宪宗三年(1253)入侍忽必烈于潜邪,遣为京兆宣抚司郎中,就迁副使。至元元年(1264)入京拜参知政事。六年同签枢密院事,八年升副使。九年出为安西王相。十六年生事罢。二十年复枢密副使,以疾免。卒后赠太师鲁国公,溢文定。有诗千余篇,惜多散佚。《元诗选》癸集存其诗四首。《全元散曲》从《阳春白雪》辑其小令十九首,多写恋情及四季风景。

  • 莫将

    莫将(1080—1148),字少虚,谱名文砚。生于宋神宗元丰三年(1080)四月二十日。修水漫江人,宋代名臣。少虚得荫于父,历任县令有功,绍兴七年(1l37),提升为太府寺丞,翌年再次擢升为徽献阁侍制京畿都转运使,迁工部侍郎名誉礼部尚书兼侍读奉使,继晋工部尚书任京西宣谕使。不久拜敷文阁学士知明州提举、江州太平观,继福州和广州知府。少虚在朝以学问自结,主知太上屡授嘉奖。后赴边疆抗卫金兵。高宗绍兴十八年(1148)十月初十,卒于官。终赠端明殿学士,葬江西新建县五谏乡新城里,修水漫江乡尚丰有衣冠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