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湖南野生植物》。为蕨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《素问·刺志论》:“气虚身热,得之伤暑。”因元气本虚,伤于暑湿所致发热。治用李东垣及王孟英清暑益气汤。亦有因饮食劳倦,内伤脾胃而致气虚发热。宜用甘温除热。详气虚热条。
出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五十一。指经漏,详该条。
见《山西中草药》。为鹿衔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3卷。清·陆画邨辑。刊于1786年。本书属于民间验方汇编,内容按疾病分类,书中并收载了《孙真人海上方》等书的方药。
涌流出于外。《素问·著志教论》:“阳气滂溢,干嗌喉塞。”
见《广东新语》。为阳桃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唇风。详该条。
见《东北药用植物志》。为鲜黄连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二。生于足面,状如粟米,痒极入骨,急隔蒜灸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