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泡叶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乌泡刺叶之简称,详该条。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乌泡刺叶之简称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外邪侵犯足厥阴经所致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九:“若十二经络外感六淫,则其气闭塞,郁于中焦,气与邪争,发为疼痛,属外所因。”又:“足厥阴心痛,两胁急,引小腹连阴股,相引痛。”参见心痛条。
尿道外口。《素问·骨空论》:“女子系廷孔,其孔,溺孔之端也。”
见汤头钱数抉微条。
见清·叶小峰《本草再新》。即莲子心,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·风病诸候》:“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。其风湿气多而寒气少者,为风湿痹也。”症见皮肤顽厚,或肌肉酸痛,日久不瘥。亦可致身体手足不遂。治宜祛风湿为主。用海桐皮汤、羌活胜湿汤等方。
金代医官职称。专门掌管检查帝王服用汤剂药物的官吏,官阶从五品。
经穴别名。见《普济方》。即陷谷。见该条。
证名。出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。又名盗汗。详该条。
证名。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:“此症目内外轮廓无恙,但泪稠如浊酒豆浆,长流而不止也。”多见于眦漏证。参见该条。
疮疡内治法中“消、托、补”三大法则之一。见《疡医准绳》卷一。又名托里法、托法。是运用补益气血为主、活血解毒为辅的药物,以扶助正气,托毒外出,防止毒邪内陷的方法。具体运用分为两种:①托毒透脓法。适用于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