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乌鸡丸

乌鸡丸

①《寿世保元》卷七方海金沙侧柏叶《盐水炒)各四两,厚朴(姜炒)、当归(酒洗)各三两,白术川芎白芍药(酒炒)、熟地黄各二两,羌活防风各一两半,炒香附人参砂仁各一两,甘草三钱。为末,用白毛乌肉雄鸡一只,去毛及内脏,将药末装入鸡肚中,放铜锅内,用好酒五壶、水两瓶,文武火煮至汤干,取鸡去骨,取肉切细,同药晒干为末,用粳米粉、酒、水煮糊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一百丸,空腹米汤或酒送下。治妇人血海虚冷,月经不调,或小腹疼痛,或白带淋漓,面色苍黄,四肢无力,头晕目眩。②《妇科玉尺》卷上方。白毛乌骨雄鸡一只《以一斤重为宜),生地黄、熟地黄、天门冬麦门冬各二两,杜仲、当归身、川芎、白术、丹参茯苓补骨脂、人参、炙甘草、肉苁蓉(酒洗)、炒小茴香、砂仁各一两,香附(醋浸)四两。先将鸡吊死,去毛及内脏,将二地、二冬放鸡肚内,加好酒十碗,用砂锅煮烂,取出,慢火焙,去鸡肚内药,更以余酒淹尽,焙至焦枯,再与余药为末,酒糊为丸,每服五十丸,空腹温酒或米汤送下。治妇人脾胃虚弱冲任损伤,气血不足,经候不调,以致无子。③见《中药制剂手册》。又名乌鸡白凤丸。净乌鸡2千克,熟地黄各768克,当归432克,人参、鹿角胶、白芍药、香附(醋炙)、山药、丹参各384克,鳖甲(醋炙)、天门冬、川芎、芡实(麸炒)各192克,桑螵蛸、煅牡蛎鹿角霜各144克,黄芪、甘草各96克,银柴胡78克。为末,炼蜜为丸,每丸重9克,每服一丸,温开水送下,日二次。功能益气养血调经止带。治月经不调,崩漏带下,腰腿痠痛,身体消瘦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乌牛子

    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为丝瓜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天生子

    见《滇南本草》。为无花果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足厥阴经别

    十二经别之一。原称足厥阴之正。《灵枢·经别》:“足厥阴之正,别跗上,上至毛际,合于少阳,与别俱行。”在足背部从足厥阴肝经分出,上至外阴毛际,与足少阳胆经的经别汇合而并行。

  • 洪缉庵

    【介绍】:见洪炜条。

  • 章迪

    【介绍】:宋代针灸医生。字吉老。无为(今安徽无为)人。为人解除病痛,疗效很高。

  • 博爱心鉴

    书名。又名《痘疹博爱心鉴》、《痘疹全书博爱心鉴》。明·魏直撰于1525年。此书专治痘疹,作者认为痘本于气血,治痘首先应扶正抑邪,其辨症治疗有顺、逆、险三法。治法以温补为主,并以保元汤为治痘的主方,虽有

  • 斩蛇剑

    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为穿心莲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腰股痛

    证名。出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。又称腰腿痛。指腰痛连及股部之症。以肾虚风寒湿侵袭者多见。治宜补肾,祛风散寒化湿为主。可选用草薢散、牛膝丸等方。

  • 骨槽疽

    病名。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三:“骨槽疽生于膝盖上,并脚踝上腕,其痛时如刀割,其痒似虫钻。……治法同附骨疽。”

  • 黄金卵

    见《江西草药》。为黄花远志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