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《灵枢·邪气脏腑病形》。泛指生于脏、腑的痈。《诸病源候论·内痈候》卷三十三:“内痈者,由饮食不节、冷热不调,寒热客于内,或在胸膈,或在肠胃。寒折于血,血气留止,与寒相搏,壅结不散,热气乘之,则
【介绍】:见邓旒条。
病证名。小儿痉病之一。燥气炽盛,消灼津液而致痉证。多由于热邪炽盛,津液干枯,化燥动风,经脉失养而成。其症高热,痉挛,四肢抽搐,口燥咽干,大便干燥,皮肤不润。治宜辛凉甘润,如白虎汤合增液汤之类。
泛指外感风邪的病证。《素问·三部九候论》:“所言不死者,风气之病及经月之病。”
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铁棒锤之别名,详该条。
眼的部位名。见《银海精微》。即黑睛。详该条。
见《辽宁经济植物志》。为列当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背俞穴。详该条。
指十二经及其脉络。《灵枢·本输》:“凡刺之道,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。”
痫证五藏分类。出《千金要方》。肝痫,面青,目反视,手足摇。心痫,面赤,心下有热,短气息微。脾痫,面黄,腹大,喜痢。肺痫,面目白,口沫出。肾痫,面黑,目正视,不摇如尸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