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穴名,代号KI6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阴蹻。属足少阴肾经。八脉交会穴之一,通阴蹻。位于内踝尖直下1寸,或于内踝下缘正中凹陷处取穴。一说:“在内踝下四分”(《备急千金要方》)。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,深
出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为蕨麻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红毛七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为鸡骨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润燥法之一。治疗大肠燥热而便秘的方法。患者大便干结、口臭唇疮、面赤、小便短赤,苔黄燥,脉滑实,用麻仁丸。
见《闽东本草》。为荷苞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冲阳,见该条。
见《产宝百问》。即月经。详该条。
出《本草拾遗》。为毛茛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肺气、肺阴不足所出现的各种证候。《脉经》卷二:“肺虚。……病苦少气不足以息,嗌干不朝津液。”《圣济总录》卷四十八:“肺虚则生寒,寒则阳气盛,阳气盛则声嘶,语言用力,颤掉缓弱,少气不足,咽中干无津液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