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雷公炮炙论》。为淫羊藿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指心胸部独见汗出。多因思虑太过,耗伤心血所致。《医钞类编》卷八:“血虚心汗:别处无汗,独心孔一片有汗,思虑多则汗亦多,此病在心,宜养心血。獖猪心一个,破开带血,入人参、当归二两缝之,煮熟去药,只
见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。为朱砂莲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稼江。武宁(今属江西)人。编有《医钞类编》一书(1830年刻行),共24卷,收集历代著名医家的论述,分类编纂,包罗较广,起到一定的普及作用。
全舌呈浑紫色。此舌可见于酒后伤寒,或伤寒用葱酒发汗致酒毒入心,或见于肠原性青紫症。前者宜清热透邪,兼解酒毒;后者宜温中理气,或中西医结合治疗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【介绍】:南北朝时期宋齐间医家。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对针灸、小儿科、本草等均有研究。著有《针灸要钞》、《疗少小百病杂方》、《疗脚弱方杂》、《解寒食散方》、《杂疗方》、《本草病源合药要钞》等,均佚。
舌尖白苔,舌根黄苔的舌象。为表里同病,里证多于表证之候。可先解表而后攻里,亦可表里同治(见《伤寒金镜录》)。
古代眼科术语。系指患眼视力减退至仅存光感。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:“不辨人物,惟睹三光。”参见犹见三光条。
见《泉州本草》。为猪鬃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书名。2卷。清·张畹香撰。本书大多为内科杂病、时症治验,兼有妇科医案。记述简要,作者对滋补托邪的调治法尤有心得。本书原系抄本,后收入《中国医学大成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