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见马莳条。
在颊部的后方,耳根前方的部分。《灵枢·五色》:“蕃者,颊侧也。”
即失笑丸,见该条。
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三:“有产儿下。若胞衣不落者。世谓之息胞。”详胞衣不下条。
病证名。目内陷“俗名陷睛翳,乃肾水绝矣”(清·王子固《眼科百问》卷下)。详目内陷条。
上骱手法。见《伤科汇纂》卷一。适用于颈椎半脱位的整复。令患者正坐于桌旁低凳上,头与桌面平,医者坐于桌上,双脚踏患者两肩,并用布巾下兜患者下颌及枕骨后部作结,交于左右耳部,并系于医者项部,双手上提,双脚
舌干红而长细。此为阴亏已极之象,因手少阴之气竭于内,不能上通于舌本所致,属危重证候,急当峻补真阴。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病名。见《外科证治全书》卷三:“同房后即肿痛发者为色痔。”泛指因房劳过度而发的痔疮、肛漏、肛门脓肿等病。
侍候帝王的医生。始设于秦代,相当于后世的御医。
出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。阳指阳热,阴指阴液。谓阳热偏胜,必消耗阴液,而出现各种伤律、伤阴的病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