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农吉利

农吉利

见《中医方药学》。又名野芝麻芝麻响铃铃狗铃草紫花疔草。为豆科植物野百合Crotalaria sessiliflora L.的地上部分。分布华东、中南及西南各地。苦、平,有毒。解毒抗癌,止咳平喘,利湿消积。①用于皮肤鳞状上皮癌,子宫颈癌等癌症。野百合碱注射液作肿瘤基底部浸润注射,一次2毫升(含野百合碱50毫克),一日一次。15日为1疗程,停3~5日后可行第2疗程。皮肤癌亦可用鲜草捣成糊状或干品研粉水调成糊,涂敷患处。②治耳鸣耳聋,头目眩晕,慢性气管炎,咳嗽喘息痢疾,小儿黄疸疳积。煎服:15~30克。③治疔疮,疖肿,煎服并捣敷;毒蛇咬伤,捣敷。本品含野百合碱(Monocrotaline)、6,8-二-C-葡萄糖基芹菜素、6,8-二-C-葡萄糖基木犀草素等。野百合碱对小鼠肉瘤-180、白血病L615、大鼠瓦克癌-256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。但毒性大,有积蓄性,对肺、肝、肾均有损害,故不作全身注射用。半胱氨酸和蛋氨酸对其有解毒作用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玉粉散

    ①《圣济总录》卷六十五方。天南星(白矾水煮)、炙甘草半两,玄精石二两,贝母一两,不灰木一两半。为末,每服半钱匕,生姜、乌梅煎汤调下。治肺经伏热,夜卧咳嗽。②《外科启玄》卷十二方。滑石一两,甘草、冰片各

  • 橘旁杂论

    见友渔斋医话六种条。

  • 雷头风

    病名。①指头痛鸣响、面起核块的病证。见《保命集·大头论》。多由风邪外袭或痰热生风所致。《张氏医通》卷五:“头痛而起核块者,雷头风也。或头中如雷之鸣,为风客所致。”《赤水玄珠·头痛门》:“夫此病未有不因

  • 暑症发源

    书名。1卷。清·李识候参订。书成于1902年。此书论述暑症以及与暑邪有关病证,包括初夏湿温、季夏暑病、秋令伏暑和疟疾、痢疾等。作者分经辨证,并按标本虚实寒热立方遣药,颇多经验之谈。现有《三三医书》本等

  • 胃不和卧不安

    出《内经》。原为胃逆气喘不得安卧之意,后世释为内伤不得卧之症。多因胃强多食,脾弱不运,停滞胃家,成饮成痰所致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三:“胃不和不得卧之症,胸前满闷,不思饮食,嗳气吞酸,恶心呕吐,或头眩眼黑,

  • 即目眶。俗称眼眶。眼窝周围的骨骼,起着保护眼球的作用。

  • 杨文德

    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乐平(今江西乐平)人。攻医学,曾任职太医院。后于1398年返回原籍。著有《太素脉诀》1卷、《医术》20卷,已佚。

  • 千金方

    书名。统指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和《千金翼方》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冷厥

    厥证之一。《类证活人书·论阴阳寒热》:“冷厥者,初得病日便四肢逆冷,脉沉微而不数,足多挛,卧而恶寒,或自引衣盖覆,不饮水,或下利清谷,或清便自调,或小便数,外证多惺惺而静,脉虽沉实,按之迟而弱者,知其

  • 去来汤

    《辨证录》卷二方。人参、茯苓、苍术各三钱,白术五钱,甘草、川乌各二钱,半夏一钱。水煎服。治气虚而微感寒湿之邪,邪冲心包,心痛忽作忽止,一日十数遍,饮食无碍,昼夜不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