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指头顶部骨损伤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八十八。证治详见脑骨伤条。
病证名。见明·陈文昭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。亦名经来发热,经病发热。包括经行潮热。指每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以发热为主症的病症。有外感、内伤、虚实之分,以内伤居多。《女科经论》引李氏“经行潮热有时为内伤,属
病名。见《外科大成》卷三。即酒刺、粉刺。详各该条。
医论著作。六卷。明·赵献可撰于1617年。作者在学术思想上推崇薛己,倡言“命门之火”是人体之本,强调命门真火、真水的重要性。全书以保养“命门之火”贯串处理养生、治病及有关疾病的一切问题,故题名为“医贯
眼科病证。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《中医眼科学讲义》。即赤脉传睛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撰《食禁经》3卷,佚。
煎药法之一。把药物制成粗末的散剂,加水煎煮,去渣服用。如银翘散的煮服等。
即戊位。古天文学家取比较固定的恒星(二十八宿)以标志天体的部位。东西南北各七宿相连成一大圈,二十八宿各有方位。以十干之方位合之,则奎壁二宿当西北方戊位。《素问·五运行大论》:“丹天之气,经于牛女戊分。
出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。即瘛疭。详该条。
将全身或面部划分为上、中、下三等。头、腰、足为身之三等;面部三等,以身前发际到印堂为上等,山根至准头为中等,人中至地阁为下等。《灵枢·师传》:“上下三等,脏安且良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