切总伤寒
见医学五则条。
见医学五则条。
诊断学专著。2卷。清·周学海撰于1894年。本书以论述望诊为主,问诊、闻诊为辅,搜集的范围,据作者自序介绍:“是编也,《内经》三诊之文全在;《难经》以下,择其切要能补《内经》未备者收之”。上卷专谈望形
病名。见《济生方》。《内经》作“肠澼”,《伤寒论》称“下利”、“热利”,《肘后备急方》称“下痢”,《诸病源候论》称为痢病,《千金要方》称作“滞下”,后世多称痢疾。本病以腹部疼痛,大便次数增多而量少,里
《疡医大全》卷十八方。熟地黄二两,泽泻、茯苓、山茱萸肉一两,延胡索、牡丹皮、牡蛎各一两二钱(一方有玄参,无延胡索)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三钱。治瘰疬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石榴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莸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女科指要》。指孕后脾肾两虚,清阳下陷,以致津液不能上承,口干不渴。治宜健脾生津。方用七味白术散。
见《兰室秘藏·眼耳鼻门》。即助阳和血补气汤,见该条。
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一。即乌药顺气汤,见该条。
见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第七册。即神曲丸第一方,见神曲丸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五。即疖生于乳房部者。证治同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