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医述

医述

丛书名。16卷。清·程文囿辑。刊于1826年。本书取“述而不作”之义命名。内容系作者将平素摘录医书的札记分类汇编而成。除引原文外,并附记出处,但不加任何按语。卷1~2《医学溯源》;卷3《伤寒提钩》;卷4《伤寒析疑》;卷5~12《杂证汇参》;卷13《女科原旨》;卷14《幼科集要》;卷15《痘疹精华》;卷16《方药备考》。书中引录资料较多,条理清晰,是一部切于实用的参考书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肉桂散

    即黑神散第一方,见黑神散条。

  • 红线疔

    病名。出清·叶氏秘传《七十四种疔疮良方并图形要诀》。即红丝疔,见该条。

  • 两睑赤烂

    病证名。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:“目之两睑赤烂者何也?……风邪客于腠理,湿气相争,停于两睑,目时赤烂,湿之故也。”参见眼弦赤烂条。

  • 杼骨

    骨名。出《灵枢·背腧》。又名膂骨。即第一胸椎棘突。

  • 阳明脉解篇

    《素问》篇名。吴崑注:“解,释也。是解释阳明经为病之义。”本篇分析阴阳经脉的实热证状和病理变化,说明阳明病恶木、恶火、恶人的道理,故名。

  • 辛頞

    病名。《素问·气厥论》:“胆移热于脑,则辛頞鼻渊。”指鼻之頞部内有辛酸感。本证常见于鼻渊。参见鼻酸条。

  • 抱朴子

    ①是葛洪之自号。见葛洪条。②书名。晋·葛洪撰。分内外二篇,内篇二十卷,外篇五十卷。内篇讲神仙方药、养生延年等,属道家,是古代有关气功、炼丹的重要著作;外篇讲人事问题,属儒家。

  • 足太阴气绝

    指足太阴脾经的经气衰竭。主要证候是舌萎,唇反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足太阴气绝者,则脉不荣肌肉。唇舌者,肌肉之本也。脉不荣则肌肉软;肌肉软则舌萎人中满;人中满则唇反;唇反者,肉先死。”

  • 五花障

    病证名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生于神珠之上,斑斑杂杂,盖五脏经络间之气俱伤,结为此疾。……此状与斑脂翳,玛瑙内伤形略相似。斑脂翳乃破而结成瘢痕不能去者;玛瑙内伤乃小而薄,未掩瞳神之轻者;此则高厚显大,

  • 伤风后发搐

    病证名。伤风后引起的抽搐。《小儿药证直诀》:“伤风后得之,口中气出热,呵欠顿闷,手足动摇。”多由患儿素禀胎元不足,外感风寒,邪扰经络而引起。治宜发散风寒,舒经活络。